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案例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三年级上册...

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集合》教学案例

2018-01-12 收藏

内容:教材第104、10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2.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同时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集合的思想,进而形成策略。

3.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重叠问题的意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

1.让学生感知集合的思想,并能初步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对重叠部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一)活动: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体育运动:跳绳和踢毽。

1.师:“学校准备从每个班中选几名热爱运动的学生参加体育训练,为下学期的校运动会作准备,我们班有感兴趣的同学吗?”

由学生自愿举手报名,每人至少报一项,如果两项都想参加的,可以两项都报。

2.课件展示。

下面要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9人)

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8人)

(二)游戏: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我们来做一项活动: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参与报名的学生活动,站到相应的位置)

(学生不知道站哪边)

师:“哦?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两项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请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

教室里炸开了锅:“站中间、站中间”

三位同学都站到了讲台的中间。

问: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

“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是两种训练都参加的同学”

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问题集合。老师用图表示让同学们更加直接地感受集合。

(三)画一画。

1.谁能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

学生组内讨论,画出自己设计的图来。

师一边观察并及时指导创作。

2.分组展示自己设计的图画,并介绍自己的创意或想法。

3.学生评价,进行整理和改进。

4.向学生介绍韦恩图:像这样的图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人发明了,他就是英国的数学家韦恩,所以就以“韦恩”来命名,叫韦恩图。也可以叫集合图。

“同学们,想想如果我们比韦恩更早出生的话,我们也能发明这样的图,那这图就该怎么命名了呀?”

5.明确“韦恩图”各部分表示的意思。

看图,说说每一部分分别表示什么?

注意语言的表述:

左边:只参加跳绳的

右边:只参加踢毽的

中间:既参加跳绳的,又参加踢毽的

6.你能列式计算这两个小组的总人数吗?

①6+5+3=14(人)

②9+8-3=14(人)

三、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表现都很突出,谁愿意来说说自己今天有什么收获?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小结:今天我学会了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

四、课后作业

课本练习二十三1~6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