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14
收藏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讲课水平,是每个教师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今天,我在三年级上了一节公开课,课题为《认识几分之一》,这是我第一次教三年级,面对这个学段的教学我还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方法,所以还需要深入研究和学习,因此在备课前认真钻研了教材和数学课程标准,并且设计出了一个比较相对比较流畅的教学过程。但计划总是完美的,事实却稍微残酷,具有多变性。所以教育机智也就是一个老师面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应对能力是很十分重要的,这样才能顺利应对课堂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下是我对本节课做出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教学内容来源: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
教学主题: 《认识几分之一》
课时: 第1课时
授课对象: 杨桥小学三年级学生
设计者: 袁菲菲/郑东新区杨桥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
(2)能读写分数。
2.教材分析
《认识几分之一》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节的内容,通过教材的编排角度从学生感兴趣的分月饼的场景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到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的分数意义的一次主要拓展。教材采用与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相似的编排线索:先集中力量引导他们认识一个整体的二分之一;再启发他们利用学习二分之一的方法主动认识其他的几分之一。这种循序渐进的安排,有利于学生逐步加深并形成合力的认知结构。这节课的学习是后面解决分数实际问题和进一步认识分数的基础。
3.学情分析
学生知道,分一个东西得不到一个整体时,就可以用分数表示,所以对于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容易理解。本节课借助把一个东西“平均分”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的认识经验,学生经历、领悟和感受把一些东西平均分,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表示其中的一份的分数思想方法,并能根据具体问题情境,用几分之一表示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进一步构建分数“几分之一”的实际概念。
学习目标
(1)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2)会读写几分之一。
(3)在动手操作中,经历几分之一的认识过程,体验迁移和类推的方法。
评价任务
评价任务一:通过具体情境,初步感受“平均分”,能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评价任务二: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评价任务三:准确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其含义,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几分之一。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检测7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习卷4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3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6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同步测试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23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检测9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乘法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检测6
七年级数学升幂排列与降幂排列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检测2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检测8
七年级数学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测试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习卷1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10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习卷2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12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测试题1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15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练习卷3
七年级数学上册达标测试题3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16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11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24
七年级数学上册达标测试题5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22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17
七年级数学有理数单元检测4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18
七年级数学上册课时知识点同步检测13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