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3
收藏
1、教辅书的选择
根据学长和老师的推荐,选择口碑比较好,同时也适合自己的辅助教材,每天都要有一定量的练习,而且在时间上要有限定,在练习的同时也可以帮助同学们提高时间意识,避免答卷时间不能把控的情况发生!
2、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
人在首次接触到一个新知识时,留在脑海里只是对新知识的短时记忆,如果不经常复习就会忘记新知识,只有不断的复习才能把新知识的短时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在需要时才能应用自如。
3、总结的重要性
如何总结呢?首先,对于难题的总结,有的同学认为对于难题就是要完全会做,那样才算是总结的目的,实际上, 对于难题并不是一味的要求学生都会做,重要的是要从难题中分离出基本题型来,掌握这些基本题型中涵盖的知识点,这叫离散思维。当再次遇到这些知识点在其他题中再次综合起来的时候能够认出它们的“真面目”,从而解决它们,这叫聚合思维。
其次,对于易错题的总结,怎么区分这些错题是你本来会,但是因为自己粗心大意、审题不清等而做错的呢?其实就一个标准,你自己能纠正的就是你会的,反之就是你不会的!当明白这点之后,相信同学们自然知道自己要把功夫花在哪里了!
最后,是同学们对于典型题的归纳和总结,其实针对于中考的各个知识点在历届模拟以及真题考试之后都有不同知识点的类型题的归纳和总结,比如北京四中网校的中考总复习的导学,就能很好的体现这点。有了现成的归纳和总结,同学们就有了很好的参考资料,结合老师的辅导,制定出符合自己的中考复习计划对同学们来说应该不是难题了吧!
4、面对考试
考试其实是考查“心理与能力”,考试成绩体现的一般是“三分水平,七分心理”!有的同学前后考试成绩可能“大起大落”,一方面可能基础知识掌握的不够牢固,另一方面可能是心理素质相对较差。而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考高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分数是很重要,但是我们更要在意分数后面所包含的意义!考试成绩的高低起伏是一时的,但是学习能力却是要相伴我们一生的!
最后,希望我们提的这几点建议能在同学们的中考备考之中发挥作用!也希望同学们能在即将来临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16课有理数乘方(1)
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教案:丰富的图形世界
沪教版2012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年级数学期末复习(一)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9课有理数加减法(1)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教案:几何图形初步导学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3课时数轴(1)
2011-2012学年北京市西城区(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B卷(含答案)
2012~2013学年南长区期中考试初一年级数学试卷
2011年12月初一年级数学质量检测
初一数学上册第五章复习教案: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导学案(冀教版)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18课有理数混合运算(1)
2011-2012学年北京市大兴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建平县2012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7课绝对值与相反数(3)
2012年堵城中学初一年级上册数学测试卷
七年级2011—2012学年度镇江市第一学期数学第二次素质调研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6课绝对值与相反数(2)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13课有理数乘除法(1)
2011-2012学年北京市顺义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初一数学合并同类项问题的分类讨论问题
苏科版初一年级:线段、射线、直线(1)试题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11课有理数加减法(3)
2012年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有理数
湖北省数学初一年级年度期末练习
2013年蔡襄中学初一年级数学竞赛试卷活动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初步教案:几何图形
2011-2012学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有理数第一课比0小的数(1)
初一(上)数学第二章第5课绝对值与相反数(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