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3
收藏
教材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内容来源: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学主题:因数和倍数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内容目标中的相关要求
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2.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其性质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教材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
教材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究新知。教材安排了四个环节:1.组织学生回忆求商的方法,在分类活动中构建整数除法的概念,为因数和倍数的教学做好准备。2.让学生自主读题、读图,并用自己的话讲述题意、图意后独立练习。3.让学生先独立求18的因数再充分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理由,然后让全体学生对他们的解释作出评价。这样,学生便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4、让学生先独立求2的倍数再充分表达自己思考的过程和理由,然后让全体学生对他们的解释作出评价。这样,学生便在交流互动中,自主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对乘法和除法有了丰富的认识,积累了一些数的有关知识和学习经验。但有一些经验对本节课的学习是有干扰作用的,如:二年级学习的“倍的认识” 已经认识了“倍数、一倍数、几倍数”,其实那是对“倍的认识”而不是现在要学习的整除条件下的“倍数”。学生总将乘法与除法孤立开来,认为乘法中有因数、除法中有倍数。教学时要通过分类思想的渗透,理解因数和倍数的特征,避免机械记忆。
学习目标
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会用因数、倍数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能熟练地写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评价任务
任务1:通过观察思考能说出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任务2:通过思考会根据题目要求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倍数。
任务3:尝试解答练习题,并在班级内交流方法,能在作业本上正确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2016)
2016中考数学答题技巧总结
中考数学试题:函数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加与减课后训练题
一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一位数》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案设计
备战2016年中考数学:数学需要掌握的七门武器
新课标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2016年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
中考数学辅导:数学备考常见问题与对策
2016中考数学考点总结:圆的基础性质
中考数学指导:中考数学不难“记”是关键
中考数学模拟2016:矩形菱形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复习资料
2016中考数学考点分析:补角的性质
2016中考数学试题答案
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
青岛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卷
2016中考数学考点指导:几何图形变换的切入点
中考数学复习金典:注重方法而非答案
2016中考数学考点手册:三角形全等的公式
2016中考数学试题及解析
观看名师课例《两位数加一位数》研讨和交流心得
2016年春期二年级下册数学期中测试卷答案
2016中考数学重点复习知识:二元一次方程
2016中考数学考点:理顺解题思路做到快与准
2016中考数学考点归纳:一次函数公式性质
2016中考数学模拟题(备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