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3
收藏
1、数形结合思想: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含义,又揭示其几何意义,使数量关系和图形巧妙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求解体思路,使问题得到解决。
2、联系与转化的思想: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数学学科的各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在解题时,如果能恰当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往往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如:代换转化、已知与未知的转化、特殊与一般的转化、具体与抽象的转化、部分与整体的转化、动与静的转化等等。
3、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数学中,我们常常需要根据研究对象性质的差异,分各种不同情况予以考查,这种分类思考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
4、待定系数法:当我们所研究的数学式子具有某种特定形式时,要确定它,只要求出式子中待确定的字母得值就可以了。为此,把已知条件代入这个待定形式的式子中,往往会得到含待定字母的方程或方程组,然后解这个方程或方程组就使问题得到解决。
5、配方法:就是把一个代数式设法构造成平方式,然后再进行所需要的变化。配方法是初中代数中重要的变形技巧,配方法在分解因式、解方程、讨论二次函数等问题,都有重要的作用。
6、换元法:在解题过程中,把某个或某些字母的式子作为一个整体,用一个新的字母表示,以便进一步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换元法可以把一个较为复杂的式子化简,把问题归结为比原来更为基本的问题,从而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目的。
7、分析法:在研究或证明一个命题时,又结论向已知条件追溯,既从结论开始,推求它成立的充分条件,这个条件的成立还不显然,则再把它当作结论,进一步研究它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达到已知条件为止,从而使命题得到证明。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执果寻因”
8、综合法:在研究或证明命题时,如果推理的方向是从已知条件开始,逐步推导得到结论,这种思维过程通常称为“由因导果”
9、演绎法: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10、归纳法: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11、类比法:众多客观事物中,存在着一些相互之间有相似属性的事物,在两个或两类事物之间,根据它们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类比法既可能是特殊到特殊,也可能一般到一般的推理。
2013年高考数学倒计时冲刺:回归课本 重视基础题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棱锥的性质
2013年高考数学命题预测及复习指导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球的有关知识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解析几何
2013年高考前50天数学如何备考?
2013高考数学易错易混的78个考点
2013年高考数学倒计时:多做典型题 重视复习总结
高考文科数学知识点:数学公式大全
2013高考数学易错题:函数定义域
2013高考数学易错题:函数概念不清
2013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以纲为纲 掌握主干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复数
名师支招:如何攻克高考数学压轴题
2013高考数学易错题:有关三角函数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概率统计
2013高考数学易错题:否定命题
2013高考数学易错题:基本不等式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平面平行与平面垂直
2013年海南高考数学备考:把握好中低难度题
高考数学知识点:数列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垂直
2013高考数学易错题:图象变换方向或变换量
备战2013年数学高考:历年高考数学压轴题集锦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棱锥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数列公式
2013高考数学第二轮复习指南:多做典型题 善归纳总结
2013高考数学倒计时攻略:研究答题技巧 做到准、快、灵
2013高考数学易错题:有关集合
专家指导:2013年高考数学答题技巧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