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09
收藏
1、 若∠1+∠2=90,则∠1与∠2互余。若∠3+∠4=180,则∠3与∠4互补。
2、 同角的余角相等若∠1+∠2=90,∠2+∠4=90.则∠1=∠4
等角的余角相等若∠1+∠2=90,∠3+∠4=90.∠1=∠3 则 ∠2=∠4
同角的补角相等若∠1+∠2=180,∠2+∠4=180.则∠1=∠4
等角的补角相等若∠1+∠2=180,∠3+∠4=180.∠1=∠3 则∠2=∠4
3 、对顶角
(1)、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2)、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3)、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了8个角。形成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2对同旁内角
(2)、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3)、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4)、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同旁内角。
5、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为: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6、尺规作线段和角
(1)、在几何里,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作图称为尺规作图。
(2)、尺规作图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作图方法,通常叫基本作图。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9.3 等腰三角形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6.1《从实际问题到方程》ppt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变化中的三角形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1.2《机会的均等与不等》(成功与失败)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8.1《认识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之一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10.3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选用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四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等腰三角形复习1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3《等腰三角形》(第二课时等腰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10.4机会的均等与不等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第10.2.2节用计算器计算平均数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变化中的三角形(增强版)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6.3《实践与探索》(第三课时行程等)ppt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等腰三角形的特征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10.2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五课时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ppt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10.4.3机会的均等与不等(第三课时)转盘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课题学习-图形的镶嵌(1)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 8.2 三角形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10.4机会的均等与不等3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10.3《等腰三角形》(第四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10.1统计的意义2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9.3 .1 用相同的正多边形拼地板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确定与不确定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6.2《解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8.1《认识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ppt课件
华师大版数学七下7.3《实践与探索》(第2课时)ppt课件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10.1.1从部分看全体
华师大版七年级下10.3.2警惕平均数的误用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