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1
收藏
当高中倒计时的钟声开始响起,一段全新的旅程也即将开启。那是一个新的环境,那更是一座新的高峰!等着你去攀登! 你准备好了吗?现将新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3第三章要点解析整理如下。
一、确定事件必然发生的事件:当A是必然发生的事件时,P(A)=1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当A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时,P(A)=0
二、随机事件:当A是可能发生的事件时,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概率的表示方法一般地,事件用英文大写字母A,B,C,…,表示事件A的概率p,可记为P(A)=P概率的求解方法:
1.利用频率估算法:大量重复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频率mn会稳定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有些时候用计算出A发生的所有频率的平均值作为其概率).
2.狭义定义法:如果在一次试验中,有n种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可能性都相等,考察事件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P(A)=nm
3.列表法: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两个因素,可能出现的结果数目较多时,为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列表法.其中一个因素作为行标,另一个因素作为列标.特别注意放回去与不放回去的列表法的不同.如:一只箱子中有三张卡片,上面分别是数字1、2、3,第一抽出一张后再放回去再抽第二次,两次抽到数字为数字1和2或者2和1的概率是多少?若不放回去,两次抽到数字为数字1和2或者2和1的概率是多少?放回去P(1和2)=92不放回去P(1和2)=62
4.树状图法:当一次试验要设计三个或更多的因素时,用列表法就不方便了,为了不重不漏地列出所有可能的结果,通常采用树状图法求概率.注意:求概率的一个重要技巧:求某一事件的概率较难时,可先求其余事件的概率或考虑其反面的概率再用1减即正难则反易.概率的实际意义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计算其概率.一方面要评判一些游戏规则对参与游戏者是否公平,就是要看各事件发生概率.另一方面通过对概率的学习让我们更加理智的对待一些买彩票抽奖活动.
【同步练习题】
1.下列试验能够构成事件的是( )
A.掷一次硬币 B.射击一次 C.标准大气压下,水烧至 100℃ D.摸彩票中头奖
2. 在1,2,3,…,10这10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那么“这三个数字的和大于6”这一事件是( )
A.必然事件 B.不可能事件 C.随机事件 D.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3. 随机事件A的频率 满足( )
A. =0 B. =1 C.0<<1 D.0≤ ≤1
4. 下面事件是必然事件的有( )
①如果a、b∈R,那么a·b=b·a ②某人买彩票中奖 ③3+5>10
A.① B.② C.③ D.①②
5. 下面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有:①连续两次掷一枚硬币,两次都出现正面朝上; ②异性电荷,相互吸引; ③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在1℃时结冰 .( )
A.② B.③ C.① D.②③
知识点是同学们提高总体学习成绩的重要途径,新人教版高二数学必修3第三章要点解析为大家巩固相关重点,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
2011北京房山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1北京朝阳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1北京海淀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圆周角
2011年中考数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2011北京密云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9年北京东城区初三二模数学试题答案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图形的全等
考试中数学填空题的四大常用方法
初中数学二元一次方程组专项练习100道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圆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角、相交线与平行线
2011北京燕山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投影与视图
2012中考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三章 方程(组)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函数与圆
2012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第十一章 解直角三角形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解三角形的应用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立体图形的展开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四边形的证明与计算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相似2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圆与相似形的证明题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统计与概率
2011年中考数学二模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与圆有关的基本概念
2012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第十四章 图形的相似
初中数学经典试题及解析
初中数学 中考专练:求解实际问题中的二次函数解析式
2009宣武中考二模数学试题答案
2011北京怀柔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