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5
收藏
一、 指导思想: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人的培养在于教育,德育则是教育的首位。
二、培养目标: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主义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针对学生的德育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德育教育。因此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有责任也应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以期能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品性,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措施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
(三)、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利用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活动课和主题活动。
在数学课教学中渗透德育,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在学生纯洁无瑕的心田里,种下美好的种子,必能开出绚丽的花朵。这种潜移默化的德育渗透,是其它德育方法无法代替的。因此,做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应用题题库(三)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三)
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练习题(一)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分析2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四)
2013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大数的认识复习题
2013-2014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学期期末综合复习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2)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册应用题训练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一)
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冲刺模拟试卷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应用题练习人教版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复习资料
2013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应用题练习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专题训练200题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应用题集锦
2013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学情监测试卷
201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综合复习题
2013年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专项复习试题
小学四年级期末数学试卷上册
2013年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综合复习试卷
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及答案大全(25题)
酒泉市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试卷
小学数学四年级方程式应用题100道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五)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卷及答案(二)
沪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应用题归类小结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