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0
收藏
一、再一次梳理知识
一般老师在组织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都会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之后随着习题的增多和复习内容综合性的加强,对于被动建构的知识网络、每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等,一些同学可能会重新模糊起来,这时再次梳理知识就非常必要。要尽可能清晰地知道数与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三角形、四边形、圆等各块内容中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求,为此,可以结合教材《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与训练》进行梳理。
二、分析模拟考失分原因
各区的模拟考对学生的复习效果是一次很好的检查,它不仅评估考生的成绩,更可以帮助考生检查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所以一定要仔细分析考试中失分的原因。一般来说,有的失分显示出复习有遗漏,表现在考生对某知识的理解含糊不清;有的失分显示出学习习惯不好,浮躁不踏实,表现在没看清题意等所谓的粗心而做错;有的失分显示出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不强,表现在答非所问或应用性问题失分;有的失分显示出基本能力较弱,表现在简答题出错;有的失分显示出解综合题能力不强,表现在解题不完整或思路混乱或不正确等等。只有仔细地分析失分原因,才能相应地制订本阶段复习策略。
小编常常碰到一些学生仅在模拟卷的最后两题上失分,这显然是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这些同学往往解题时依赖性比较强,平时较少独立解决综合题,有的甚至一看到综合题就紧张害怕。建议这样的同学有意识地增加独立完成综合题的经历,可以选择今年各区数学模拟卷中的最后两题,每次花一节课时间去解,并尽早了解自己是否解对。记住一定要搞清楚错在哪和为何错。经过几次这样的训练,解综合题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
三、分析各区模拟卷的共同特点
综观各区数学模拟卷会发现这样一些特点:首先,应注意到试卷的前三个大题注重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涉及数与式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方程(组)或不等式(组)的有关概念和解法、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和图像性质的应用、统计的知识以及简单的几何计算等等。尽管这部分试题有时提法比较新颖,例如会结合图形运动或以开放题的形式出现等等,但终究是基本要求,只要考生有一定的基础,就一定会做。如果还能有细致踏实的学习作风,那么这部分还可以得满分。
其次,应注意到试卷的第四大题一般要适当考查综合能力。这里往往会出现几何证明题、实际应用题、以直角坐标系和函数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题,以及以几何论证和几何计算为主要内容的几何综合题。特别在后两类综合题中,还常常会结合图形运动,进一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从中检查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等数学思想。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5)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5
高一数学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与运算3
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简单的线性规划8
简单的线性规划9
二面角和两平面垂直的判定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4)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2
简单的线性规划动画
抛物线的图象
简单的线性规划5
绝对值不等式与二次不等式
轨迹1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2)
简单的线性规划4
高一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1
抛物线定义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1
轨迹的求法
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1)
简单的线性规划7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
算术平均数与几何平均数1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1
轨迹4(习题)
抛物线内接三角形
高一数学三角函数2
简单线性规划及其应用(修改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