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收藏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平行线的特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
难点:如何对图形进行平移与旋转。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 ∠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2016秋期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模拟题
精选2016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冀教版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第一学期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和米》练习题
2016年小学数学课改计划(四年级上册)
青岛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2016年)
2016-2017学年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题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试题:《可能性》
精选2016年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练习题
2016年小学四年级数学课改工作计划(2000字)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书
北京版五年级数学《梯形的特征和面积》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锐角和钝角》练习题:上学期
小学四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16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格式
小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改进计划(2016年)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2016)
2016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小数乘法》试题
2015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直角的初步认识》同步检测题:二年级上册数学
2016年秋季二年级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题:上册
青岛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2016年)
2016-2017学年五年级教学教学计划检查反馈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课后训练题:第一学期
小学西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