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25
收藏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平行线的特征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重点:灵活地利用平行线的三个特征解决问题;
难点:如何对图形进行平移与旋转。
一、巩固旧知,问题引入。
巩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引导学生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由一些角的关系得出平行的结论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交换判定中的条件与结论,能否由“两直线平行”得出“同位角相等”等一些角的关系,从而引入课题。
二、实验验证,探索特征。
1、教室的窗户的横格是平行的,请看老师用三角尺去检验一对同位角,看看结果怎样?(教师用三角尺在窗户上演示,学生观察并思考)
2、学生实验(发印好平行线的纸单)
(1)已知,a//b,任意画一条直线c与平行线a、b相交。
(2)任选一对同位角,用适当的方法实验,看看这一对同位角有什么关系
(要求学生多画几条截线试试,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
3、实验结论: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识记该性质,并讨论在这个特征中,已知的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与前面学过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4、问题讨论:
我们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不但形成有同位角,还有内错角、同旁内角。我们已经知道“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什么关系呢
如图,已知直线a//b,思考∠1与∠2、 ∠2与∠3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小组讨论,给予充足的时间交流,可引导学生
与同位角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关注学生在
此能否积极地、有条理地思考)
结论: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识记这两个性质,并思考已知什么条件,得出什么结论,与“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有什么不同。)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人教版2016
2016年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题北师大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人教版
2016年第二学期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段考试卷评析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练习题
2016年高考数学第三轮复习的方法和重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应用综合能力练习题
浅谈提高小学生数学成绩的策略
苏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2016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苏教版
2016年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师学科培训体会范文
小学数学《写数读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卷2016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驱魔总复习练习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苏教版
2016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2016
2016春季第二学期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分析范文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练习2016年
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6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6一年级数学期中质量分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016学年
必备的六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考试卷苏教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016
2016年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中试卷
中等生怎样提高2016年高考数学的成绩
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2016年春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段考试卷评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