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冲刺复习的备考策略_考前复习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中考数学冲刺复习的备考...
首页>学习园地>考前复习>中考数学冲...

中考数学冲刺复习的备考策略

2017-05-11 收藏

又到初三年级总复习阶段,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认识中考数学,更好地复习中考数学,更加有效地进行满分高分冲刺,避免走弯路,在此把之前的文章再发一遍。

北京中考数学,考试时间两个小时,满分120分,考试时间每年的6月25日上午8:30—10:30。

第一部分,先说一下中考数学试卷的格式,三种题型:选择题(10道),填空题(6道),解答题(13道),一共29道题。

选择题每题3分,10道,共30分。填空题每题3分,6道,共18分,解答题,13道,其中10道是每题5分的,还有最后三道是7分、7分、8分的分布。

选择题:

10道选择题,第1题至第9题都比较简单,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单一,最后一道选择题,也就是第10题,是创新型的题目,但是多数以“函数图像信息的读取和分析”为考查内容,从2011年开始一直到2015年,中考真题加上所有城区的模拟试题,一时间“路程-速度-时间”、“面积-线段长-时间”图形等试题层出不穷,但是万变不离其宗。2016年绝对是创新,考查的是统计图的读取和分析,贴近PISA、SAT等的考查形式,注重解决以生活背景、社会背景和实际应用等为模型阅读材料题。也有例外,如2010年考查了三视图。当然,也有结合高考真题、高中模拟试题等命制的题目,如2016年11月海淀初三期中数学的选择题。

填空题:

6到填空题,11题—16题,11题到14题比较容易,第15道、第16道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只是相对的,在全卷中不算难题)。因为2015年是最新的考试形式,其中的选择题中的14题、15题分别都是两个空。16题是尺规作图的考查。关于尺规作图,尤其对于期中的“阐述数学原理或作图依据”,属于近几年的一大改革,放眼全国每年的180余套中考试题,对北京而言,也是独此一家。

解答题:

解答题一共13道题目,从其实是分为两个类型的。

第一个类型是17题一直到26题,每题5分,10道题,这一部分考查类型比较固定,其中第26题是创新题型,考点不固定,或几何或代数,是“现场学习”、“临场发挥”类的,考查数学的潜质。

第二个类型是最后3道题,27题、28题、29题,也就是常说的“压轴题”。27题,是代数综合,函数综合题。28题,几何综合题,考查几何变换,平移对称旋转。最后一题,第29题,新定义题目,属于绝对猜不到的类型,题目在这里设置有“坡度”,不能因为是最后一题就不重视。

第二部分,来说一下整张卷纸的重点和难点。

上面简单说到了,这里详细说明一下。在卷纸中,选择、填空、解答三个类型,每个类型的最后一道,都是有些难度的。

选择题的最后一题,第10题,考查的函数图像,这一点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但是北京的考查形式,不能单纯的考训练来提升解题能力,尤其是其他省市的函数图像,不能因为难就拿来练习。即使是北京各市区的模拟题,也有很多是与中考考查方向不一致的。考生把北京近三年的题目拿来一比较,立马就会发现,北京的题目,特点很鲜明。

填空题,难点分布均匀,与之前年份相比,最后一道填空难度下降,但是6道填空题难度整体上升,就是说,很简单的填空题没有了,很难的也没有了,“掐掉了两端极易和极难的”题目。考生需要重视的,是答案开放不统一的题目、答案不止一个的分类讨论题目、需要通过“阅读材料”和“读取图像”获取信息的题目,以及图纸操作、作图原理探究等类型的题目。

解答题,2015年开始不再分类,之前的年份是三部分(6+4+3,分别说明)。这一部分,从17题道25题,这9道题目,每年考查的类型基本固定,变化不大。

>着重说一下解答题几个类型的题目:

一次函数与与反比例函数,整数根,这两个类型,近几年轮换考查,考生都需要重视,但是难度都不大,函数类注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

四边形,东西海朝丰等区县模拟题难度差异较大,建议通过练习,和中考题目对比、总结。

圆,重点,中等学生的“门槛”,这里的解题能力,不仅包括书写的几何语言“严谨、简洁、规范”,更包括思维分析得时间把控。说一下常见的问题,第一个是几何语言不严谨,“书写凌乱”,比如高频考点中的“切线的证明”,考生的卷面书写总是被老师扣小分;第二个是第2小问,不能迅速发现或构造几何模型,“思路凌乱”,“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条件和结论不能合理衔接,“角度与垂直”等核心特征没有熟练掌握,导致时间白白流失,甚至“心性大乱”,贻误战机,影响了后面题目的得分预期。

统计题,我的感觉是,只练习各城区的模拟题目,很难hold住中考这5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纵观近七八年来包括海淀、西城高质量级别的模拟题在内的试题,总是不能很好把握中考的命题意向,当然,反过来也说明,我们的命题专家是看准了海淀和西城的题目之后,故意“回避”原题和类似的题目,这也好理解,命题和押题,本来就类似“猫和老鼠”的游戏,甚至高考也不例外。比如2015年,我们考查了“绘制统计表或统计图”,这个在我们的模拟题里不曾出现,虽然不难,但是也会让和考生“虚惊一场”。2014年竟然闹出很多个版本的答案,考试一结束,各大教育机构出了好几个版本的数据,争议不小。最后需要说明两点:第一是预估变化趋势,并阐述理由,这样的题目,一定要结合图表,运用数据说明;第二是增长率和精确度,需要考生重视起来,这类题目得分也不理想,2014年、2015年海淀和西城的一模都有涉及,都有这个考查。

26题,阅读理解题目,不能通过简单的“刷各个城区模拟题中的26题”来提升解题能力,这样可能白费功夫。借用《阿甘正传》中的一句台词,“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年这个题目上出现的是哪个具体知识点”。因此,备考的重点要放在“审题”能力的训练和数学“类比思想”的理解掌握上。在《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第二版中,我对此类函数图像问题进行了总结,涉及到三次函数、双勾函数、分段函数和绝对值函数,在其他城区的模式试题中也有高斯函数等出现,命题的套路大同小异。虽然近几年的热点属于“陌生函数图像”之类题目,但是也不能据此就一定认为即将来临的中考,还会是此类题目。这真是一个不好下定论的问题。因为,在北京中考数学全卷的所有题号当中,这一题目,绝对属于命题风格最不稳定的类型之一。

最后三道压轴大题,只说一句——绝对不能简单通过数量上的多获得能力上的强!套用一句流行的话,“刷百题不如解透一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可以参考《北京中考数学压轴题解题方法突破》的第一版和第二版,第一版去年出版之后,评价还不错,前几天当当和京东都已售罄断货;第二版由北京四中范兴亚老师和我共同编写,结构更加完整、内容更加充实,并由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院教研员黄婉华老师做序推荐,对于北京考生而言,实属不可多得的满分必备用书。第一版和第二版可以相互补充,第二版主要是2016年各区模拟试题解析,第一版则是2015年各区模拟试题的解析。第二版书中对于审题和答题等应试策略的宏观指导、角度推导的方法总结、线段相等的方法总结,以及新定义题目的通性通法,都有比较深入的解析,有利于考生养成居高临下的解题视角,帮助考生起到事半功倍的复习效果。

方法得当,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到中考,事半功倍。方法不当,一步一个坑,跌跌撞撞走到中考,事倍功半。最后,希望考生合理、高效地利用有限的学习时间,在最后的总复习阶段,调整学习状态,有长性能坚持,满怀信心地朝目标冲刺。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