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收藏
在上面的两个例子中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对于无限集合来说,从部分中似乎可以“产生”出整体来。比如射线上的每隔一厘米画一个点的例子,如果我们把不是10的倍数的点去掉,然后将平面“收缩”到原来尺度的十分之一,我们就重新得到了原来的那个点集。在装豆子的口袋的例子中,只要从去掉1号口袋后剩下的那些袋子中拿去一粒豆子,我们就又得到了原来的那个大口袋。这暗示了无限集合的一个重要特点: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和自己的一部分相似。事实上,无限集合的一个定义就是“能和自己的一部分一一对应的集合”。所以在无限集合大小的比较中,违反了“整体大于部分”的原则并不奇怪,因为这恰好就是无限集合的特征。
如果使用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我们发现它满足所有第二节中提出的关于集合大小定义的要求。而且除了“整体大于部分”这个我们已经解释过的不适用的原则外,不违反其他的直觉和常识。事实上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两个集合的大小,也是非常符合直观的。如果有两盒火柴,我们想比较哪盒中的火柴数量更多,我们大可不必去数出每盒中火柴的数量,那样很容易出错。其实只要从不断地从两盒火柴中拿掉相同数量的火柴,最后如果同时两盒都不剩下火柴,那么就说明数量一样多,否则就是还剩有火柴的那盒比较多。
九年级数学确定圆的条件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简单事件的概率同步练习1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解直角三角形检测题
九年级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检测试题3
九年级数学简单事件的概率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单元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等可能情形下的概率计算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检测试题4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检测试题1
九年级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单元测试1
九年级数学方程与不等式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目标检测试题2
九年级数学认识二次函数同步练习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测试题3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单元测试3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单元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检测题2
九年级数学锐角三角函数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位似测试题
九年级数学二次根式单元检测题1
九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切圆同步练习2
九年级数学抽样调查与估计单元测试
九年级数学二次函数同步练习4
九年级数学相似三角形检测题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