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0
收藏
一、多理解,少记忆
经常有学生提出疑问:数学中的知识点我都记住了,为什么遇到题目还是不会解呢?其实我们在复习过程中往往是按知识点构建知识框架,如复习函数性质时按照函数单调性、奇偶性、值域、图像等知识点分别讲解、训练;复习数列极限时根据求数列极限的类型和方法,进行一些题型训练等,这些都是必须的,但还远远不够,比如复习反函数不仅要记住如何求反函数,而且更要知道为什么要研究反函数,原来函数与反函数的图像各有什么特征、关系是什么。
今年高考理科第8题、文科第9题就是已知原来函数解析式,考查反函数图像经过定点的问题;又如文科第14题三条直线围成三角形求三角形面积的极限。如果按照先求面积再求极限的思路,则运算较繁琐,但如果从对极限的理解、对极限思想的认识来思考,该三角形两个顶点是固定的,第三个顶点随n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可以确定该点的极限位置,所得极限三角形的面积即为三角形面积的极限。这类问题在理科第11题及前几年的高考中多次出现,目的就是考查对极限思想的理解。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不应简单罗列知识点,而应明确知识的发生过程,明确知识具有的功能,这样才能使“死”的知识“活”起来。
二、多动脑,少依赖
学生经常有这样的疑问:这些题目我都会做,为什么总是一做就错呢?有人归结为“粗心”,其实归根到底是运算能力不强。运算能力包括运算的正确率、速度及对算式的化简、变形能力。现在的学生对计算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缺乏对计算方法、计算规则的掌握,高中学习方法,缺乏对计算过程的体验。从今年高考阅卷中就反映出许多问题,如理科第1题,简单的分式不等式求解,也有许多学生出错;又如第2、4、6题这类被称为“一步题”的题目,都有一批学生不能得分;第19题是三角与对数式的化简,学生对三角公式及对数的运算法则不能熟练掌握,本来很简单的问题,解题过程漏洞百出;再如第23题关于解析几何的综合问题,虽然解题思路不复杂,但在将直线方程代入椭圆方程的化简变形过程中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导致后一段解题的失分,非常可惜。
纵观高考试题,真正不会做的题目并不多,但会做而拿不到分数的情况却很常见,原因就在于运算能力薄弱。要提高运算能力,首先要强化运算意识,认识到运算的重要性;其次,静下心来先从提高正确率入手,在此基础上再提高运算速度;再次,最大限度利用人脑。如三角式的化简、求值问题,解题时应抛开公式表,先对照条件,在头脑中选择公式,经过几次运行,公式之间的关系就清楚了,公式也记住了。
三、多通法,少技巧
纵观多年的高考题,虽然题目、题型在变,但对解决数学问题的通性通法没变。所谓通性通法,通俗地讲就是解决问题的常规思路、常用方法,如今年理科第20题数列问题,条件给出sx与ax的一个关系,要研究该数列的性质。
看到这个条件就知道要利用ax=sx-sx-1(n≥2)的公式转化;问题(2)求sx最小值,按照常规思路,先将表示成的式子,再从函数的角度考虑其单调性,求得最小值。理科第22题中的证明问题可转化为比较两个代数式的大小,而比较大小最常用的方法即为“求差比较法”;该题第(3)小题中要求指出函数的基本性质,很显然,函数的基本性质是指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最值等。又如第23题,所使用的方法都是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方法。
2016年中考数学的备考攻略
学年2016中考数学考点(几何图形)
2016年中考数学必做试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整理复习(2)》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中考数学答题技巧:选择题
2016中考数学知识点之分式的约分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课后练习题:第二学期
沪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加法课后练习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下册):分类与整理
人教版小学六上数学《确定起跑线》教案
中考数学备考试题(人教版)
浙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米同步练习题
中考数学复习辅导:有理数
西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课后练习题
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数学《长方体体积计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判断综合能力练习题
2016年一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减法随堂检测题
2016年中考数学备考必做试题
学年2016中考数学考点:分式的通分
2016中考数学考前知识:相交线
满分的孩子是怎么炼成的
2016中考数学考前考点:整式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练习题精选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的世界》赛课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五下数学《体积和体积单位》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加与减
2016年中考数学备考压轴题的破解方法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