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9
收藏
中考数学复习:如何学会中考数学不丢分?
首先我们要有分类讨论的意识。很多知识点是分类讨论的常客,对于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在考试时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时刻紧绷分类讨论的弦,以免掉进出题老师的陷阱。
其次,分类讨论是要有一定原则,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的试,要具备一定的条理。分类的原则:(1)分类中的每一部分是相互独立的;(2)一次分类按一个标准;(3)分类讨论应逐级有序进行。以探寻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的问题来说,如果给定两个点A、B,需要在X轴上找第三个点C使得这个三角形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这个时候同学们可以线段来分类讨论:AB为斜边时,AC为斜边或时BC为斜边时点C的坐标。这样讨论保证不会丢掉任何一种可能性,并且效率较高。当然也可以按照角来讨论,但是注意不要两种分类方法穿插进行。有些时候有可能会进行二次讨论,这个时候对于同学们的条理性要求就更大了,例如探讨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时,要先讨论那个角是直角,在讨论哪个角是30°或60°。
第三,在列出所有需要讨论的可能性之后,要仔细审查是否每种可能性都会存在,是否有需要舍去的,最常见的就是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有两个不等实根,那么我们就要看看是不是这两个根都能保留。同样有些时候也需要注意是否有些讨论结果重复,需要进行合并。例如直角坐标系中求能够成等腰三角形的点坐标,如果按照一定的原则分类讨论后,有可能会出现同一个点上可以构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要进行合并。也就是说找到的三角形的个数和点的个数是不一样的。
以下几点是需要大家注意分类讨论的
1、熟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等腰三角形的腰与角以及圆的对称性,根据图形的特殊性质,找准讨论对象,逐一解决。在探讨等腰或直角三角形存在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原则,不要遗漏,最后要综合。
2、讨论点的位置,一定要看清点所在的范围,是在直线上,还是在射线或者线段上。
3、图形的对应关系多涉及到三角形的全等或相似问题,对其中可能出现的有关角、边的可能对应情况加以分类讨论
4、代数式变形中如果有绝对值、平方时,里面的数开出来要注意正负号的取舍。
5、考查点的取值情况或范围。这部分多是考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分类,解题中应十分注意性质、定理的使用条件及范围.
6、函数题目中如果说函数图象与坐标轴有交点,那么一定要讨论这个交点是和哪一个坐标轴的哪一半轴的交点。
7、由动点问题引出的函数关系,当运动方式改变后(比如从一条线段移动到另一条线段)是,所写的函数应该进行分段讨论。
由于考试题目千变万化,上面所列的项目不一定全面,所以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多多积累。
最后希望同学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养成不断总结的好习惯,考试中避免出现技术性错误,在中考中取得最好的成绩!
新人教版初二数学分式家庭作业题集~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练习题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学习要点~
2016年六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卷卷面分析
北师大版练习题1
苏教版四下《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练习题
北京版五年级上《方程》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四边形)教学反思、板书设计
北师大版练习题2
(沪教版)小升初数学综合能力训练题及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基本平面图形教学计划精编~
西师大版三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练习题(上册)
小升初总复习题型训练型八
北师大版练习题4
新课标一下《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案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找最小公倍数》教案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家庭作业汇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练习题
北师大版练习题3
精选小升初数学复合应用题的答题思路与技巧
小学数学参赛论文论小学生计算能力之口算能力的培养
冀教版三上《混合运算》练习题
2017小升初数学长方体正方体专项练习试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期中检测分析(2016-2017学年)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比较线段的长短》教学计划设计
教研活动交流发言 浅谈小学数学练习课教学的认识
2017小升初数学应用题的常用解题方法汇总
2017小升初数学模拟检测练习题(附答案)
必备2017小升初数学典型应用题答题技巧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知识点汇总~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