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3
收藏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查字典数学网编辑了平面图形的平移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定义:
平移(translation)是指在同一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整体按照某个直线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平移。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它是等距同构,是仿射空间中仿射变换的一种。它可以视为将同一个向量加到每点上,或将坐标系统的中心移动所得的结果。即是说,若是一个已知的向量,是空间中一点,平移。
将同一点平移两次,结果可用一次平移表示,即,因此所有平移的集是一个群,称为平移群。这个群和空间同构,又是欧几里德群E(n)的正规子群。
二、基本性质:
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1)图形平移前后的形状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2)图形平移后,对应点连成的线段平行且相等(或在同一直线上)
(3)多次平移相当于一次平移。
(4)多次对称后的图形等于平移后的图形。
(5)平移是由方向,距离决定的。
(6)经过平移,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对应点所连接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这种将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位置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运动,简称为平移
平移的条件:确定一个平移运动的条件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三个要点:
1 原来的物体
2 平移的方向。
3 平移的距离。
四.平移的作用:
1.通过简单的平移可以构造精美的图形。
2.平移长于平行线有关,平移可以将一个角,一条线段,一个图形平移到另一个位置,是分散的条件集中到一个图形上,使问题得到解决。
五.总体归纳:
1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2 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六.平移的特征:
1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位置发生改变。
2 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 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七.画法:
以画雪人为例。可以把半透明纸盖在图上,先描出一个雪人,然后按同一方向陆续移动这张纸,再描出第二个、第三个……而求必须水平或垂直于原图。根据平移的方向,作出每一个图形要点的平移点(如:直线的顶点,圆的圆心等)
方法是通过原来图形的点作平移方向的平行线,并取距离为平移的长度的点 用三角板的话,第一块三角板斜边对齐平移方向;第二块三角板斜边贴住第一块三角板的直角边作为第一块三角板移动的准线(之后第二块三角板必须保持固定);第一块三角板沿着第二块三角板斜边移动到相应的点,轻轻画出平行线(以后要擦除),在平行线上量出平移的距离的点就是目标“平移点”;2,时间管理,根据平移点,作出原来的图形(如:直线只要直接连接两个端点,以平移圆心为圆心作等半径的圆
我们也可以说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的。
2016年初二数学下学年期末备考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10的加减法填括号》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若干问题的发展策略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检测试卷
2016年五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青岛版)
谈函数定义域的类型与求法
关于数学教学导入方法探究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快乐的小鸭》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案
小升初数学应用题专项基础练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10的加减法练习课》教案
分析前置性学习是生本教学的灵魂
2016六年级数学毕业水平检测卷(附答案)
分析求解三重积分的方法
分析矩阵的最高阶非零子式的一种简易求法
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加减混合》教案
谈比较纠错法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拨一拨(一)》教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考试知识点
对数论特点与应用研究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口算乘法》教案
2016年小学六年级数学毕业考试试卷
浅谈洛必达法则在复变函数极限中的应用
谈排列组合应用题的教学
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整合的有效性分析
关于对换元法的思考
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辨认方向》教案
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教案
分析例说求极限的几种方法
2016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苏教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