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8
收藏
课题 |
时间的计算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由于时间是十分抽象的概念,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结合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经验开展活动,同时借助模型将抽象转为直观,从而加深理解,突破重难点。
1.利用已有的经验学习新知。
通过创设情境,利用钟面直观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将实践探究作为学生的思维平台,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同时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2.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的作用。
观察钟表,通过数格子,拨钟表等实践活动,把抽象的时间计算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让学生了解计算经过时间是生活中会经常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钟表
学生准备:钟表模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6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1)时针、分针、秒针每走一格或一圈各表示多长时间?
(2)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2.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本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仔细观察钟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1)分针走1个小格的时间是1分钟,分针走1圈的时间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个大格的时间是1小时;秒针走1圈的时间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2)1时=60分,1分=60秒。
2.仔细观察,说出本节课的上课和下课时间。倾听老师的话,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连一连。
8:20
2:00
1:55
2.填一填。
分针走1个小格是( )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 )秒。
二、引导探究,合作求知。(15分钟)
1.探究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1)出示钟表,拨出2时,指名说出钟面上的时间。
(2)2时等于多少分呢?讨论后汇报,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2.学习教材5页例2。
(1)出示例2的情境图。提问:从7:30到7:45经过了多长时间?
(2)组织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3)总结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1)观察钟面上的时间,指出是2时。
(2)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因为1时=60分,所以2时就是2个1时,也就是2个60分,等于120分,所以2时=120分。
2.(1)小组观察、讨论两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走动的位置,从所学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小组汇报方法。方法一:分针从3走到6,走了3个大格,1个大格是5分钟,3个大格是15分钟;方法二:两个时间在同一个小时内,所以45-30=15(分),是15分钟。
(3)小组总结方法:可以看钟面,通过数格子来计算;还可以用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3.想一想,填一填。
1时=( )分
4时=( )分
1 分=( )秒
3分=( )秒
2时=( )分
2分=( )秒
60秒=( )分
60分=( )时
( )时=240分
4.星期日上午帅帅9:20开始写作业,9:50完成。算一算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三、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5分钟)
1.出示钟面,第一个钟面拨出本节课的上课时间,第二个钟面拨出下课时间,引导学生算一算这节课经过的时间。
2.按要求完成教材6页3、4题。
1.明确要求,自己实践。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星期日下午,小爽在2:10开始看动画片,看着看着她觉得累了,就休息了10分钟,然后又接着看到3:00,请你算一算,小爽一共看了多长时间的动画片?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
时间的计算
简单的换算 | 时与分之间的进率是60,分与秒之间的进率是60。把时化成分或者把分化成秒,时(分)前面是几,就是几个60相加。 |
计算经过的时间 | (1)数格子; (2)经过的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北师大版必修1《求函数的值域》PPT课件
指数函数1 北师大版高中(必修1)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2《指数概念的扩充》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3《指数函数》ppt课件之一
简单的幂函数 北师大版(必修1)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4《对数》ppt课件之二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4《对数》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必修1《2.2.3映射》ppt
北师大版必修1《2.2.2函数表示法》ppt
正整数指数函数与指数概念的扩充北师大版高中(必修1)
北师大版必修1《2.3.1函数的单调性》ppt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3《指数函数》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4.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必修1《2.2对函数进一步认识》
必修13.1《正整数指数函数》PPT(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6《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ppt课件之一
2013北师大版必修一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ppt课件
2013北师大版必修一4.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2.5《简单的幂函数》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3《指数函数》ppt课件之三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4.2《实际问题的函数建模》(函数的刻画)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2《指数概念的扩充》ppt课件之一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3《指数函数》flash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2.5《简单的幂函数》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6《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ppt课件
北师大版必修1《2.4.2二次函数的性质》ppt
2013北师大版必修一3.6《幂、指、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ppt课件
2013北师大版必修一3.6《指数函数、幂函数、对数函数增长的比较》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4.1《函数与方程》(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根)ppt课件
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3.4《对数》ppt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