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7
收藏
课堂气氛活跃与否,是衡量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也是学生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最佳时机。具体来说,活跃课堂气氛有以下几个意义:
1.可以激发学生的总体兴趣。学生对该课程有无兴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很难想象学生对一门毫无兴趣的课程会学得相当好,而实践证明,活跃的课堂气氛最能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连求知欲最差的学生也能在这活跃的氛围中得到转变,正所谓“环境往往能改变一个人”。
2.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它能够指挥,支配人的一切活动,而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由众多学生的活跃思维所引起,学生若长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思维能力将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
3.易于达到教学目的。一般的教学目的,不外乎是让学生掌握某种知识或技能,科深究证明,人在心情愉快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而活跃的课堂气氛往往能使学生心情愉快,故正是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最佳时候,加上在这个时候,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走,这样教师很容易达到教学目的。此外,活跃的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等。总之,活跃的课堂气氛,对整个教学过程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好多教师都在探索活跃课堂气氛的办法。
通过对一些优秀教师教学的研究和学习,我发现活跃课堂气氛的方法各种各样,如:利用活泼生动的语言,联系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运用先进的教学用具(如三机一幕)等。诚然,运用这些方法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气氛,但若仔细分析,会发现以上方法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片面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探求更好的方法。
我曾经代过《储蓄业务与核算》这门课,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运用比较多的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但活泼生动的语言,由于语言的隔阂,有时学生不能体会到,现实生活的实际例子,必竟是不很多的;先进的教学用具,只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更何况这些措施在让学生灵活、牢固掌握知识方面是不够的,于是我结合授课内容,并通过不断的分析、比较、设想出课堂活动法的新思路,即就是将所传授的知识,编排成一种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来掌握知识,消化知识,就好象是语文老师将课文编排成小品、相声或讨论会的形式来组织活动一样。在教学中,我所组织的第一个活动是办理储蓄存款。大概内容是:一个人来储蓄所存款,他也许是第一次来存款,对有哪些存款种类,如何填写凭证等事项不太清楚,于是仔细询问。记帐员态度恶劣,在储户问该如何做时,记帐员喝问:“要死的还是要活的(即存定期还是存活期)?”储户更加糊涂,好容易才填好存款凭条,接着是记帐员与出纳员之间的凭证传递及帐簿登记,出纳员在进行复核时发现记帐员帐款不符,及时讲清原因,帮助纠正,最后所长对记帐员进行批评教育。有四个学生在讲台上表演,其他同学在下面观看。我每隔一星期组织一次活动,这样一学期下来就有十五、六次。
通过组织活动,整个四十五分钟,学生兴致一直很高涨,气氛活跃,课堂教学、课外自学过程所存在的问题,都在这种高涨、活跃的气氛下得到解决,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的胆量、思维及口才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巩固,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一直是主动的,完全克服了其他教学方法老师主动,学生被动的“满堂灌的弊端,这种活跃课堂气氛的途径的试行,应该说是成功的。
新高一数学知识点立体几何
精选数学高一知识点对数函数
高一数学知识点解题口诀:平面解析几何
精选高一数学立体几何知识点
高一数学知识点:棱锥定义与公式
2014高一数学抛物线公式知识点
2014高一数学知识点之幂函数
高一知识点:数学指数函数与函数奇偶性
2014高一数学知识点之二次函数
最新数学高一知识点一次函数
精选高一数学知识点集合大小定义的标准
高一数学知识点:数学三角函数
高一数学知识点:反比例函数知识点
精选高一数学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知识点
高一数学知识点: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014高一数学幂函数知识点归纳
精选高中高一数学知识点归纳
2014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之幂函数
新高一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最新高一数学二次函数知识点归纳
2014高一数学知识点函数的定义域
知识点:高一数学二次函数定义与性质
高一数学指数函数与函数奇偶性知识点
2014高一数学知识点幂函数
高一数学一次函数知识点整理
2014高一数学教材同步导航知识点
高一数学概率公式知识点之古典概率公式
高一数学知识点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2014高一数学直线与方程知识点
2014高一数学对数函数知识点归纳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