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_说课稿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八年级数学上册《12....
首页>数学教研>说课稿>八年级数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说课稿

2017-03-15 收藏

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1. 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对全等三角形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为过渡到本节的深入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内容是在本章内容中,占据重要的的地位。以及为其他学科和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2. 教育教学(此文来自斐斐课件园)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① 对全等、对顶角、对应边、对应角的定义,能够熟练掌握,并达到更深一层的理解。②能够利用尺规画出全等的三角形,学生具有一定的作图能力。③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中的SSS和SAS。考试用书④能够运用SSS和SAS判定定理判定三角形是否全等,利用三角形全等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⑤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读图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的师生共同摸索判断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重点难点:①掌握并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②运用定理判定三角形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的问题和几何题

二、教学策略(说教法)1. 教学手段: 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三角形判定定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两探究引出定理,两个运用定理的例子,来进行教学。探究中主要用尺规作全等三角形的方法中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而得出定理。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定理。在用两个练习巩固知识。

2. 教学方法及其理论依据: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体现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我采用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概括的方法学习这部分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贯穿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3. 学情分析:(说学法)

1、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已逐步从直观的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的能力。

2、学生自主探索,思考问题,获取知识,掌握方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3、学生在在讨论学习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讨论交流的友好氛围,让学生更有机会体验自己与他人的想法,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技能,获得愉快的心理体验。4. 教学程序:

(1)复习回顾上节课内容: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重合的边叫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对应角性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性质让我们知道AB=A’B’ BC=B’C’ AC=A’C’∠A=∠A’ ∠B=∠B’ ∠C=∠C’,满足六个条件中这一部分,能确定△ABC≌△A’B’C’,先让学生画出△ABD,再让学生在画△A’B’C’过程中明白,确定一个条件或两个条件下不能确定两个三角形全等,通过适当时间的引导探究得出得出,当 AB=A’B’ BC=B’C’ AC=A’C’时,只能画出一个A’B’C’满足条件,于是得出定理:三个对应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SS。

(3)得出定理,我通过讲解简单的例题,让学生懂得定理SSS定理的运用。

(4)探究2:得出: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SAS

(5)通过解决生活实例,讲解三角形全等的运用

(6)练习:在适当的时间过后给出参考答案,并进行简单的讲解。

(7)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8)我的板书:我会把复习内容和这节课的定理用红色粉笔标明在左边,中间板书探究和例题的内容,右边板书练习的参考答案。

(9)布置作业:P37, 第1,3题。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