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4
收藏
11:25:21当我观看完一位老师执教一节二年级数学下册《平移和旋转》录像后,我觉得这节课突出了重难点,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感想: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数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出发,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
在教学中老师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老师在多媒体那里出示小火车、摩天轮、木马等图片。让学生说出哪种是平移现象,哪种是旋转现象。能联系生活实际,创设孩子们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了解得更深刻。
(二)运用多种感官,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平移、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虽随处可见,但平移旋转的特点要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很难。老师让学生做一个表示平移和旋转的动作,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上,让学生自己作为旋转体来体验这一抽象概念,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通过操作、判断和发现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概念。
(三)重视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同时创设活动情境,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数学, 小组合作,一起探究。利用多媒体的优越便捷,清楚地演示出平移的过程,通过数格子的方法证实俩只蚂蚁推面包时走得一样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了解到平移与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
最后:在创设生活情境,“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上课老师从生活入手,运用学生常见到的物体运动现象来进行辨析;让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寻找发现自己身边各种平移和旋转现象;通过欣赏感受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悟平移和旋转的价值所在。
在平移和旋转一课中,老师注重创设情景、设计疑问,让学生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同时,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很自然地掌握了本节的知识,有效地解决了难点环节,真是“润物细无声”。
14年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最新初中数学第四册期末考试题答案
2014初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卷2014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分析2014
2014初中数学第四册期末测试题
2014年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2014
2014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初中数学第四册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014
2014初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分析
2014初中数学第四册期末考试试卷
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2014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测试题答案2014
初中数学第四册期末测试题答案2014
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考试试题2014
2014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试题
最新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题
2014初中数学第四册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人教版初二数学上册期末检测卷
2014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2014初二数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
初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答案2014
初二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2014—2015)
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试题2014
初二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2014
2014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
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2014
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试题答案2014
初二下册数学期末考试题2014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