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课题 |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学习估算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现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编排:第一部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第二部分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自主解决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创设生活情境,引出问题。
本教案通过创设宾馆缴纳入住费的情境,让学生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答要用到除法估算来完成。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自己尝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对除法估算有一个构建的过程。
2.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积极性。本教案鼓励学生先独立估算,再同其他同学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学生有目的地去思考,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学习估算方法,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10分钟)
1.口算。
课件出示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题,鼓励学生选择其中一、两道题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2.引入新课。
1.读题后,正确地进行口算,选择自己喜欢的算式,说口算的过程,全班交流计算的结果。
2.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口算。
60÷6=
120÷3=
500÷5=
720÷9=
二、探究新知,感知估算的基本方法。(1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29页例8的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并列出算式。
2.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理解“大约”是什么意思。
3.组织学生观察这道估算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估算。
4.组织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不同的估算方法。
5.出示教材30页例9的情境图,引导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鼓励学生运用发散思维解决问题。
6.引导学生自由交流,归纳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观察情境图,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267÷3。
2.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这道题并不要求我们求出准确值,只要我们求出近似值就可以了。
3.根据已有的估算经验,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估算。
4.互相交流自己估算的过程和结果。
5.观察情境图,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并根据获取的信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经讨论得出用估一估的方法来解决。18≈20,20×8=160(个),说明20个纸箱只能装160个,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从另一个角度分析,182≈180,182÷820,也说明18个纸箱装不下。
6.在教师的引导下明确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能被整除),然后按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口算出结果。
2.小熊面包房烤了238个面包。
(1)如果每3个面包装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2)如果每4个面包装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3)如果每5个面包装一袋,大约可以装多少袋?
三、应用新知,巩固方法。(10分钟)
1.完成教材31页3题。
2.完成教材31页4题。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交流时说出估算过程。
3.三年级同学参加义务劳动,有75名女同学和78名男同学,每8名同学分成一组,大约可以分成多少组?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高一数学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2
高一数学互斥事件2
高一数学互斥事件1
高一数学函数的零点1
高一数学函数的零点2
棱台圆柱圆锥圆台的几何特征
高一数学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的判定
高一数学总体特征数的估计1
高一数学函数课件3
高一数学圆的方程复习
高一数学投影与三视图
高一数学圆的方程-般方程
高一数学向量加减法
高一数学交集和并集2
高一数学交集和并集1
空间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1
高一数学圆锥曲线小结
高一数学两点间的距离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高一数学几何概型1
高一数学顺序结构习题课
柱体、椎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高一数学幂指对函数增长的比较
空间两个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
高一数学圆锥曲线复习
高一数学几何概型2
高一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2
高一数学函数课件1
高一数学函数模型及其应用3
高一数学函数的极值与导数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