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口算教学出路何方?_教材解析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
首页>数学教研>教材解析>小学数学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口算教学出路何方?

2017-03-13 收藏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很少从思维和应用的价值取向上去审视口算的教学目标。口算教学,那雪片般的口算卡,每日一练,每周一考,那般辛苦为了谁?学生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就能代表他的数感好了吗?在口算脱口而出的同时,他在生活实际中自觉地应用自己的口算本领了吗?他的思维得到发展了吗?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器的普及,快速的口算技能也难以与计算机的飞速、准确相抗衡。人们在生活中、生产中无论是遇到简单的抑或繁难的计算都自然地选择了计算器。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口算教学的目标和出路在哪里?

几百几十的口算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本文试图通过对本教学片段的简析,谈谈对口算教学的一些看法。以下是课堂中教学情景的描述:

国贸商场一双普通运动鞋90元,一双安踏运动鞋270元。黄老师有一个问题想请你们帮忙:我带了400元,想买这两种运动鞋各一双,帮老师算一算,我的钱够吗?学生一个个都争先恐后地算起来。然后我让他们把各自的方法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再汇报展示各自的方法。

生1:我通过计算90+270=360 。因为360元<400元,所以黄老师带的钱够了。

师:你能通过计算出两种鞋的总价钱,用事实来证明老师带的钱够了,但要知道老师的钱够不够,一定要计算出两种鞋的总价吗?

生2:我是把一双普通运动鞋的90元多看成100元。100+270=370<400,所以证明黄老师带的钱够用。

师:你用先假设再估算的方法很快帮老师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我想知道你为什么把90元看成100元,不看成50元呢?

生:因为90接近100,100是整百数,算起来方便,而且把90看成100是多算了。多算了还小于400元,说明你带的钱够用。

师:你能把一个数想办法变成整百数,并明白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关系,真会动脑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3:我想100要加上300才会等于400,而90<100,270<300.所以我敢肯定老师带的钱够用。

师:你能把两个加数都看成整百数来估算,很快找到答案,挺有办法的。

生4:我想90加上70的和比200小,所以我知道够用了。

师:同学们都很肯动脑筋帮老师想了很多的好办法。今后你们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生话中的许多问题。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还想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我想知道一双安踏运动鞋比一双普遍运动鞋贵多少钱?

师:贵是什么意思?谁会解答这个问题?怎样列式?

生:贵几元就是多几元的意思,用270-90=180(元)。

师:几百几十数的退位减法我们还没有学过,你们可以怎样口算。请大家互相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

师:谁来把他的算法向大家汇报一下。

生1:我是想27个十减9个十是18个十也就是180。

师:你能根据计数单位来想,不错,同学们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想70减90不够减,就从百位借100,用170减90是80。再加被减数还剩的100是180。因为两位数不够减可以退位,我想三位数也一样可以退位。

师:你能用学过的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不简单!

生3:我是把减数90看成100就多了10, 270-100=170,再把170加上10就是180。

师:对于同学的算法,你想提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把减数90看成100以后算出的结果要加上10呢?

生:因为原来减去90看成减去100多减了10,多减了就要加上,所以要用减出来的差170加上10就等于180。

师:对于同学的回答,你们满意吗?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4:我用200减90等于l10,再用110加上被减数还剩的70就是180。

生5:我把90分成70和20,先用270减70等于200,再用200减20就是180。

生6:我用90减70等于20再用200减20等于180。

师:对这种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

生:倒过来减,可以吗?

生:我想是可以的,因为答案也是180。

师:你们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说明这种方法是行得通的吗?

生:能!例如120-30=90,如果用30-20=10,再用100-10也等于90。

生:我还知道为什么能这样减,因为用30-20=10,说明20与30还相差10,那就从100里再还10就对了。这种方法其实和第四种方法有相似的地方。

师:好一个倒减法,你们实在太棒了。你们不仅大胆发现新的方法,而且还能自己想办法说服老师和同学,我们把这种方法就叫做二(1)倒减法好吗?运用这种倒减法,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生:要两次相减。也就是倒减完之后,要用被减数的整百数再减去第一次减出来的结果。

师:同学们在口算270-90时想出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对这些方法,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

生:我认为第一、二两种是普通的方法。不过大家都要弄明白,虽然普通,但容易想,因为想不出好的办法,用普通的方法最保险。

生:我最喜欢二(1)倒减法,因为它很特别,又好用。

生:我喜欢用第三种方法,我平时口算就经常用。

师:同学们用多种方法来口算。尽管大家方法有所不同,但我发现大家在口算时都用了基本的思路。想一想,这一个基本的思路是什么?

(学生陷入沉思)

生:我们都在分出一个整百数。

生:我们都在想方设法凑整。

师:对!在口算过程中,我们都在不知不觉地应用了凑整的思路,把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看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再调整,使口算更简便。

教学反思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几百几十的口算中,教师不是直接出示书本例题的算式让学生尝试口算,而是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题材,创设老师带400元是否够买两种运动鞋的问题情境。对于情境中的问题,学生很感兴趣,特别是来帮老师解决问题,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不同学生的估算策略都有所不同。这些思路都是正确合理的,教师让学生充分交流,展示各自的估算方法。在估算的过程中,既明白了几百几十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同时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激发了学生口算的兴趣,逐步发展了学生的口算意识与策略。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因此在几百几十的加减法中,教师没有因为要使口算达到迅速正确、灵活而强化某种方法,更没有强调学生一定要用哪种方法来计算,而是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尊重学生的思考方法,鼓励学生独立尝试,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在这民主、合作、自由的氛围里,对于270-90的口算尝试,出现了多种不同的思路,足以说明学生是有自己的数学现实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例如,在几百几十的减法口算中,教师对于学生的六种方法,都没有直接评判对与错、优与劣,而是引导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算法进行质疑、评价:为什么结果要加上10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倒过来减可以吗?等等。教师没有因为学生用多种方法算出结果而满足,而是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谈谈自己的看法。学生的评价也充满了创造性,对于一、二两种普通方法,学生的评价也出人意料,能辩证地认识普通与特别的关系,这不是辩证思想的朴实流露吗?学生评出了自己的喜好,张扬了个性。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