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们学会乘加、乘减的简单应用题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
3.渗透在解决一个问题时,要从多种角度去考虑的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乘加、乘减的实际意义和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问:这两组口算题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
二、新授
1.引入新知(教学例5)
出示实物
教师依次摆出下面物体(也可以用磁贴代替)
摆一个盘子,然后在这个盘子里摆上3个桃子.如此重复3次.再摆一个盘子,在这个盘子里摆上2个桃子.
问:谁来说说,老师都摆了些什么,是怎么摆的?
问:谁能根据老师摆的这些物体,提出一个问题?
(可以提出一个这样的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桃子?)
问:这个问题可以怎么解答?(讨论)
(3+3+3+2=33+2=)
分别说说这两个算式的意思,请你与周围的同学一起评价一下,这两个算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3+2=这个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个盘子里共有多少个桃子.)
2.发展提高(教学例6)
(1)出示例6 43-2=
(2)提问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这个算式应该先算4乘3这一步.)
这个算式该怎么读?
(这个算式读作:4乘3的积,再减去2,差是多少?)
(3)讨论:这个算式你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减去2得10.
方法二:还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减去2,再减去4 ,也就是用16减去6得10.
方法三:还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减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归纳
问:我们刚才所学习的这两个例题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每一道题都有两步;
每一道题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点:例5是乘加的两步题,例6是乘减的两步题.
三、巩固练习
1.32+3= 43+4=
32-3= 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个3想8加是(),再减5得().
(3)一个因数是4,一个因数是2,积是(),再加25得().
四、归纳质疑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布置作业(略)
高一数学课件平移
2012年高考数学高频考点11、概率与统计(文理科)
北师大版高二数学选修2-2第二、三章检测题及答案
高一数学等差数列课件
高一基本初等函数(Ⅰ)测试题
高一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高一数学函数课件
江西省南昌市第三中学2011届高三数学理第六次月考
高一数学解斜三角形课件
2011福建省高考数学(理)60天冲刺训练(23)
高中数学试卷期中考试题答案
2011年北京市五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文)试题
高考数学复习课件第2课时导数
白鹭洲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试卷(数学理)
高二上学期数学单元-椭圆及答案
高一数学巩固性复习试卷(15)
2009年高二数学文科下学期期中测试题(广东省实验中学)
贵阳市开阳县楠木渡镇中学高三一轮复习—椭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
高二数学不等式证明(4)分析法课件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题库全练习
高一数学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课件
高中数学2.4极限的四则运算(1)
高二数学不等式解法15个典型例题
北京东城区06-07高三数学综合练习(一)(理)
安徽利辛中学2013届高三月考数学文数
高二数学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复习
高一数学课件:两直线的夹角运用
高中数学圆的标准方程课件
2011年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
高一数学2.5简单的幂函数课件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