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第四册第6-11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渗透环保
师:昨天我们和同学们一起到游乐场玩了一趟,戏演完了,同学们回家了。(课件演示散场后的情境:一地的饮料瓶。)
师:看了这些你们有什么话要说?
师:同学们行动起来吧,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让我们做保护环境的小卫士!
【评析】:承上启下,让故事有发展,并能通过情境的创设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从小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创设情境,巩固旧知
1、出示练习一第2题
师:这群环保小卫士收集了这么多易拉罐,他们碰到了一些问题,你们愿意帮他们解决吗?
2、生理解图意
3、独立解决
4、汇报交流,巩固旧知
(三)解决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出示第9页的做一做
师:环境美了,花开了,小鸟飞来了,蜜蜂也来采蜜了。(引导观察主题画)
(1)汇报主题画的信息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主题画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比一比哪组提出的数学问题最多,解决的方法最多。
(3)小组汇报交流,其它小组可以补充。
要求每一种方法都能用综合算式解决
【评析】:在数学学习中,提出数学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在这一活动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问题,再自己解决,充分相信学生,把自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群体中互相启发,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和创新的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增强了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既增长知识,又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表达能力。
2、出示练习二第3题
(1)生获取信息进行合理估算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评析】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资源信息,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四)全课总结(略)
【评析或反思】
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并能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能够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用所学知识解释估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些都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思想,教学时,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创设学习情境,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贯穿整节课,以便引起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出问题、自主探究的愿望,让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使学生对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所体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
苏科版九上1.2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课件
苏科版九上矩形的判定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上4.3.2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问题(2)课件
苏科版九上1.6小结与复习(2)课件
苏科版九上矩形性质课件
菱形的性质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6)课件
苏科版九上方差课件
4.1一元二次方程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4)课件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2)课件
苏科版九上等腰梯形性质课件2
苏科版九年级上1.5中位线(2)课件
苏科版九上5.1圆习题课课件
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公式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苏科版九上正方形性质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上5.7正多边形和圆课件
苏科版九上一个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上4.1一元二次方程课件ppt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9)课件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10)课件
九上数学活动课“网格中的图形”(区级示范课)课件
1.3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5)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上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复习课件
苏科版九上5.4确定圆的条件课件
苏科版九上正方形性质的应用课件
苏科版九上4.2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苏科版九上5.5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课件
苏科版九年级上5.4确定圆的条件课件
3.1二次根式课件ppt(苏科版九年级上)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