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3
收藏
教学目标:
1、利用2-6乘法的推导方法,学习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使学生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应用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类推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
7的口诀含义,知道每句口诀的来源。
教学难点:
熟记7的乘法口诀,并能正确地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看图说图意,列乘法式。
○○○○○○○○○○
○○○○○○○○○○
()个()相加列式:
2、提问:什么情况下用乘法计算?
二、新课。
1、谈话引入新课。
2、学生动手用七巧板拼图,学习例1。
(1)引出连加的结果。
学生汇报摆一个图形几块,摆几个图形用几块,在学习回答的基础上填好表格。
提问:你知道1个7是多少?2个7是多少?3个7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这些都是几个几个地加?
(2)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
提问:你能依据刚才做的练习自己推导出7的乘法口诀吗?请学生试着推导,在书上填写。
口诀分别是什么?口诀的含义是什么?
(3)观察7的乘法口诀排列规律。
提问: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口诀排列有什么规律?
提问:为什么因数一个比一个多1,积就一个比一个多7呢?
提问:如果74=?你忘了,有什么办法可以想出吗?
3、多种形式熟记7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完成P73练习十六的内容。
N1和N2是巩固7的乘法口诀。
N3、N6、N11是用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式最基本的计算形式,通过练习,达到准确、流畅、迅速和正确。
N5、N7、N8、N12以多种形式巩固乘法口诀,增强学生记忆口诀的兴趣,并熟悉口诀之间、口诀与计算之间的联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
N4、N9、N10、N13、N14、N15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目的是通过这些练习让学生体会学习乘法的用处,培养学生用乘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认识倍
教学内容:P76例2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学具,使学生在直观上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并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乘法含义。
二、新课。
1、分小组,每人用小棒摆出不同个数的正方形。
第一个同学:□
第二个同学:□□
第三个同学:□□□
第四个同学:□□□□
提问:摆1个正方形用几根小棒?
提问:摆2个正方形用()个4根?
教师讲解:2个4根也可以说是4的2倍。
提问:4的2倍是什么意思?
教师说明:4的2倍表示有2个4那么多。
提问:摆3个正方形是几个4根?
3个4根是什么意思?
摆4个正方形是几个4倍?
4个4根是()的()。4的4倍是什么意思?
提问:请你说说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小结:通过刚才摆正方形,我们知道有几个那么多,就可以说是几的几倍。几的几倍也就是有几个那么多。
2、学生动手操作,动手摆○。
(1)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6个○
提问:第二行有几个第一行那么多?
第一行有几个?
第二行有几个2?
第二行有3个2那么多,我们还可以怎样说?
(2)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4个2。
提问:第二行摆的是()的()倍。
(3)第一行摆2个○.
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6倍,想想怎样摆?
3、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什么新知识?倍的知识。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有几个那么多,就可以就是几的几倍。
三、练习。
1、看图填空。
(1)△△△
○○○○○○
○的个数有()个△那么多,○的个数是△的()倍,也就是()的()倍。
(2)□□□□
○○○○○○○○○○○○
○的个数是□的()倍,也就是()的()倍。
2、按要求在下面画○。
△△
(1)○的个数是△的3倍。
(2)○的个数是△的5倍。
3、画一画。(用什么都可以)
(1)3的5倍。
(2)5的3倍。
(3)4的2倍。
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教学内容:P76例3、P77例4
教学目标:
在理解倍的概念基础上,知道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会应用这个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倍用乘法计算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应用倍的知识继续学习。
2、学生动手按要求摆。
教师在黑板上摆4根小棒,学生在桌面上摆。
(1)学生摆的是老师的2倍,你怎样摆?为什么这样摆?
(2)学生摆的是老师的4倍,怎样摆?为什么?
(3)学生随便摆,摆几倍都可以。问:为什么摆的是老师的这么多倍?几的几倍是什么意思?
二、新课。
1、学习例3,师生共同摆学具。
(1)第一行摆:○○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4倍
第二行摆几个?你是怎样想的?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
(2)P76的做一做
第一行摆:3根小棒
第二行摆:第一行的5倍
第二行摆多少根?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求3的6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列式计算。
求5的4倍是多少?怎样列式,为什么?
提问:从上面的学习,你能知道求几的几倍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学习解决问题。
(1)学习例4
提问:图中给了我们什么信息?
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提什么问题?
擦桌椅的是扫地的2倍是什么意思?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
怎样计算?分小组交流为什么?然后全班交流。
(2)P77做一做,指导看图让学生完整地说图意。
3、小结: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总是都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题目,这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解答?为什么?
三、练习。
1、看图填空。
2、列式解答:
(1)7的4倍是多少?
(2)4的6倍是多少?
3、让学生独立去做练习十七的题目。
8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80例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利用图形会独立推导出8的乘法口诀,并能熟记。
2、能应用8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8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7的乘法口诀。
2、列式计算。
(1)3个7是多少?
(2)5个7相加得多少?
二、新课
1、谈话导入新。
我们已学过2-7的乘法口诀,今天继续学习乘法口诀。
2、学习例5
(1)看图要求同学之间互相说说:同学们在干什么?你从图上看出了什么信息?
学校军乐队每行有8人,站了8行
(2)学生尝试看军乐队的图形,自己把下面的数轴线上的空格填出来。
(3)学生汇报。
提问:你是怎样填的?你为什么这样填?看到这条数轴线,你想到了什么?根据数轴线,你能知道今天要推导几的乘法口诀?
(4)请同学推导8的乘法口诀。推陈出新导后向全班汇报。
提问: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从哪句开始?到哪句为止?
每句口诀是什么?你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5)观察比较8的乘法算式和8的乘法口诀。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掌握这个规律有什么好处,举例说说看。
(6)多种形式读、背8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带领学生做书本练习十八的内容。
N1、N2、N5、N12是以不同方式来巩固8的乘法口诀,就加强练习,熟记8的乘法口诀。
N3、N6、N8、N11是基本计算题,独立完成后,教师检查学生掌握的情况,针对情况安排其他练习。
N7、N9、N10是巩固8的乘法口诀,这里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放手让学生去解决问题。
N4、N13是运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可让学生独立解答,针对学生掌握情况,教师再进行指导。
N15是包含多个信息的综合现实问题。此题让学生充分思考后,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解决总是的能力。
9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P84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9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和意义后,会独立推导编制出9的乘法口诀。
2、认识9的乘法口诀的特点和规律,熟记9的乘法口诀,会运用9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9的乘法口诀的记忆。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列式计算
(1)3个8相加得多少?
(2)8个6相加得多少?
2、背6、7、8的乘法口诀。
二、新课。
1、学习例1。
提问:这是一幅什么才能取得龙舟比赛的胜利?
教师说明:全队队员团结合作、奋力拼搏、勇往直前、坚持到底就能取得胜利,今天学习9的乘法口诀,也希望同学们拿出这种精神。
(1)请小组同学合作。
从图上看出什么信息,可以解决什么问题?结合图形把下面小袋鼠跳的数轴图下的空格填出来。
提问:从数轴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学生独立推导出9的乘法口诀。
(3)学生汇报。
提问: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
说说每句口诀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问:每一句口诀表示什么?这句口诀的积你是怎样知道的?相邻两句口诀的积相差几?
(4)观察找规律。
观察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规律?
教师说明:通过观察比较,你们找出了这么多规律,应用这些规律可以很快地记住9的乘法口诀。
(5)判断下面的题对不对,并说出你的理由。
49=37
3、记忆和多种形式背诵9的乘法口诀。
4、数学游戏--手指上的9的乘法口诀。
方法:伸出两手,将掌心朝向自己,从左手大拇指起,依次表示1、2、3、4......8、9。几和9相乘就弯曲第几个手指,弯曲手指的左边有几个手指表示几十,右边有几个手指就表示几个一。也就是弯曲手指的左边的手指的个数,表示十位上的数字,弯曲手指的右边的手指个数,表示个位上的数字。
四、练习。
1、带领学生做练习十九中的练习。
N1师生动手制作学具,圆盘上的数字可按顺序,也可打乱顺序,用此学具既可一人练习,也可两人练习。
N2、N8、N9、N13是直接应用乘法的含义和9的乘法口诀进行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练习时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方法是:一要看清题意;二要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算法;三要做完后进行检查。
N3利用表格,引导学生探索9的乘法口诀各个积的特征,利用特征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9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建立9的倍数的数学模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观察、发现、分析、探究的良好习惯。
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P9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记1-9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会用乘法含义和乘法口诀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口诀的熟记及应用。
2、解决求一个数的几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含义和乘法口诀,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复习。
二、复习乘法口诀。
1、学习背1-9的乘法口诀。
横着背、竖着背、拐弯背。
2、学生动手填空白的九九乘法表,只写乘法式,不写口诀。
3、观察口诀表。
提问:一共有多少句乘法口诀?
按要求归类整理,学生讨论,最后教师总结。
第一类:容易记的口诀。
(1)一和几相乘还得几。
(2)同数相乘。
第二类:积相同。
第三类:易错易混。
(1)积相近。
(2)积的十位数字与个位数字相对调。
这三类口诀,第一类和第二类都比较好记,但要多练习,尤其是积相近的要重点练,达到灵活应用;第三类比较容易出错,要反复多练,多种形式练,才能达到正确应用。
4、介绍小常识九九表。
三、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1、填空。
(1)○○
△△△△△△
△的个数是○的()倍。说说为什么?
(2)○○
△的个数是○的5倍,△有()个。
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2、说说红花朵数是黄花的4倍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P90N2列式计算,说说怎样想的?
4、学生独立完成下面题目。
(1)同学们向灾区人民捐款,一年级捐8元,二年级捐的是一年级的3倍。二年级捐多少元?
(2)学校庆六一举行绘画比赛,二年级评选出9张,六年级评选出的张数是二年级的4位。六年级评选出多少张?
提问:这些题都是什么样的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
看一看摆一摆
教学内容:P92-P9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从不同的角度(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体会互从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知觉,渗透全面地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
2、通过用小棒摆一摆巩固所学的平面图形的认识,体会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感受到图形变化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根据图形的不同特点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观察物体--看一看。
1、请学生汇报:课前在校外观察大客车的情况。
提问:从前面看到什么?是什么形状?
从后面看到什么?是什么形状?
从侧面看到什么?是什么形状?
教师用课件分别展示客车的正、后、侧面的形状,请同学辨认。
2、分小组从不同角度观看准备好的物体,在小组里互相说说都看到这个物体的什么?什么形状?
提问:你们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个物体,有什么感想?
教师小结:从不同角度去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所以不能从一个侧面去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或性质)。如中国寓言故事《盲人摸象》中的盲人,各自摸的地方不同,就给大象下了不同的结论,犯了片面看问题的错误。以后我们要学会全面看问题。
二、摆一摆。
课前准备:小棒、直尺、三角板、硬纸条、图钉等物品。
1、请学生在桌面摆事实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并说出各用几根小棒。每个图形中各有几个角?正方形、长方形中的角是什么角?
2、摆组合图形。
(1)提问:摆一个三角形用3根小棒,请你用5根小棒能不能摆出两个三角形?摆摆看。
教师说明:摆两个三角形应用6根小棒,但现在只有5根,只要把1根做为公用的,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提问:用6根小棒摆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怎样摆?
用7根小棒摆两个正方形,摆摆看。
指出哪根小棒是公用的?
教师说明:当用的小棒比要摆的图形需要的小棒根数少了的时候,我们就考虑能不能有公用的小棒,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
(2)学生独立摆组合图形
用6根小棒摆出4个一样大的正方形,摆摆看?
用12根小棒摆出6个三角形,怎样摆?
用9根小棒摆出5个三角形,试一试?
3、拼摆生活中的图形。
(1)拿准备好的纸条参照书上的样子拼摆小房子和五角星。
(2)你还能拼摆出什么图形?
三、利用直角三角板量、画角和直角。
1、指导学生做活动角。
2、请学生转动活动角,判断它是不是角?说说为什么?怎样使角变大呢?
提问:你能转出一个直角吗?你是怎么知道它是直角的?
3、画角。
提问:请你先转动活动角,把它摆在桌面上,你能照这个活动角,把它画下来吗?
提问:画角时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请学生在纸条上画一个直角,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测试卷
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质检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阶段测试卷(有答案)
2016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卷(带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卷(有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单元评估试卷
第四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有答案)
七年级(下)单元测试
2016年七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中试卷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2份模拟试卷(有答案)
2016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上期七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
2016年秋季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题
2016年第二学期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上学期段考检验题
图形认识初步
初一数学上册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测试题
初一数学期终试题
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质量监控试卷(附答案)
整式的加减测试卷
2016年秋季学期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测试卷
七年级上册数学期中复习测试卷
2016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月考试题
七年级上 第1章有理数1.1—1.3周练习
2013七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质量监控试卷(带答案)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一)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