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1.突出知识的迁移在学习中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利用旧知迁移展开教学,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展思维,培养创新能力。本设计由学生自主判断两组算式之间的关系引入“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加法”的学习,从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入手,由旧引新,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
2.倡导多种学习方式并用。
新课的教学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等号左右两边数据的特征并根据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结果相同联想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让学生体会加法的运算定律并不限制加数的个数,知道合理、灵活地应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算式:16+12=12+16。
师: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用字母如何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
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是否能运用在分数加法中呢?(学生相互交流、猜想)
2.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由旧引新,可以促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知学习
1.课件出示教材98页例2。
下面每组算式的左右两边有什么样的关系?
+○+
+○+
(1)提问:两组算式的特点各是什么?(两组算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都相同,第一组中交换了加数的位置,第二组中改变了运算顺序)
师:这一特点与整数加法的什么定律相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师:你能很快地写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2)结论: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3)思考:到目前为止,加法运算定律可以在什么范围内应用?(整数、小数、分数)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 +++
3.小结:在计算分数加法时,可以根据算式中数的特点灵活、合理地选择简便算法。
⊙巩固练习
1.在下面的○里填上合适的运算符号。
-+=-
+-=+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
+++=
+++=
3.思考题。
已知1-=;-=;-=;-=。你能很快算出+++的和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提高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定律解题的能力。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教材100页5、6题,101页7题。
板书设计
分数加法的简算
加法交换律
+⊜+
加法结合律
++
初一数学:有理数的乘方练习题及答案
北京课改版初一数学单元练习题:角的分类
“炒股”中的数学——初中数学应用题
北京课改版初一数学单元练习题: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
初一数学同步课堂辅导材料(3) 展开与折叠
北京课改版初一数学单元练习题:立体图形展开图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减法(二) 课外习题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减法(三) 课外习题
备战中考:实数·能力训练题答案
北京课改版七年级数学单元练习题:正数与负数(一)
北京课改版初一数学单元练习题:点和线
与余角、补角有关选择题解法举例
北京课改版初一数学单元练习题:角的度量
解读有理数的乘法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减法(一) 课外习题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加减 课外习题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加减法 同步练习题
北京课改版初一数学单元练习题:合并同类项
北京课改版初一数学单元练习题: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
如何快速有效地记忆数学公式
小升初衔接课程 几何初步知识(跟踪练习答案)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技巧
巧妙结合 快速加减
七年级上册数学 展开与折叠练习卷
小升初衔接课程——几何初步知识(跟踪练习)
人大附中初一数学第一学期统一测评(二)
北京课改版初一数学单元练习题:直线
北京课改版初一数学单元练习题:相交线垂直
七年级数学 有理数的减法 同步练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