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1.加强动手操作,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因为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所以要多引导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让学生理解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时,先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剖”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出长方体和正方体各自的6个面。然后通过比较分析,深刻地体会长方体或正方体各自6个面的面积之和就是这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2.合作探究,实现自主发现。
合作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能促进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在学生感知了表面积的意义之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自主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然后根据正方体的特征归纳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优化思维和求异思维。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方体纸盒
学生准备 长方体牙膏盒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猜测质疑,引入新课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老师也收集到这样两个纸盒(出示两个大小比较接近的长方体纸盒),怎样才能比较出这两个长方体纸盒,谁用的纸板比较多呢?(学生讨论后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谁用的纸板比较多,使学生产生拆开纸盒研究长方体表面积的想法,从而主动探究体与面的关系,同时引发学生的争论,使其主动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演示操作,形成表象,建立概念
1.感受表面积的意义。
(1)把长方体牙膏盒沿棱剪开并展开,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并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①长方体哪几组面的面积相等?
②长方体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后汇报)
师明确:长方体上、下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宽;前、后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长和高;左、右两个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就是长方体的宽和高。
(2)什么叫长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亲自动手操作剪开并展开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真正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实际观察中让学生充分感知并建立表面积的表象,从而发现并归纳出表面积的意义。
2.探究求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回忆。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预设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2)议一议。
长方体上、下面的面积=( )×( );
长方体前、后面的面积=( )×( );
长方体左、右面的面积=( )×( )。
(3)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2ab+2ah+2bh。
方法二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用字母表示为S=(ab+ah+bh)×2。
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知识点:函数的基本性质
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不等式易错易混知识点
2016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余弦定理专题练习(新人教A版)
2016年秋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正弦定理测试题(新人教A版)
北师大版高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2017年高考数学重点知识点讲解:直线方程
高考数学一轮备考必考知识点:轨迹方程的求解
名师分析2016-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排列组合题型
盘点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轨迹方程的求解方法讲解
备战20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排列组合的知识点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集合与简单逻辑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7年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数列要点讲解
北师大版高一上册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的基本关系
湘教版高一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
最新高考数学题型归纳斐波那契数列讲解
16-17年高考数学一轮备考的要点
总结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数列前n项和数学公式
高中必修一数学教学计划模板:集合与集合的表示方法
2017届高考数学文科新题精选30题(含解析)
人教B版高一数学第一章教学计划: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016-2017高考数学专题练习:集合的基本运算
2017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函数公式总结
精选2016年二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课后训练题:第一学期
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练习题:人教版
2016-2017高考数学题型:导数应用题型精讲
2017高考数学一轮复习重点知识:一次函数的定义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等比数列及其前n项和
2017年高考数学题型:不等式解题方法总结
2016-2017高考数学一轮备考复习的建议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