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能力可以说是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学习的核心。在学生找20以内各数的因数时,放手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各数的因数,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按因数的个数给各数分类,最终得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让学生成为探索家。
2.设计有梯度的练习题,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因材施教”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原则,“因材而练”,就是要让不同的学生做不同的练习,真正实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目标。因此,本课时在习题的设计上呈现了多样性的原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只选择难度较大的习题,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可以避开那些啃不动的难题,选择基础题和经过努力可以完成的习题。实行同一起点,不同的人达到不同的终点,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差异发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老师在屏幕上出示了自然数1~20,如果把这些数分类,可以怎样分呢?(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还可以怎样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究新的知识。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问:找出1~20各数的因数。
2.分组讨论。
3.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1的因数:1。
2的因数:1,2。
3的因数:1,3。
4的因数:1,2,4。
5的因数:1,5。
6的因数:1,2,3,6。
7的因数:1,7。
8的因数:1,2,4,8。
……
4.提问:你能按照上面各数的因数的个数给这些数分类吗?
有1个因数的数:1。
有2个因数的数:2,3,5,7,11,13,17,19。
有2个以上因数的数:4,6,8,9,10,12,14,15,16,18,20。
(学生可能还会分成有3个、4个、5个、6个因数的,教师可以说明,把有3个、4个、5个、6个因数的数归为一类,统一叫做有2个以上因数的数)
八年级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总复习
八年级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
八年级数学平方根
八年级数学菱形4
八年级数学扇形统计图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八年级数学重心定理
八年级数学实数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
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整式的乘法
八年级数学平方根
八年级数学一元一次不等式总复习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识别
八年级数学分式的乘除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的中位线
八年级数学实数
八年级数学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八年级数学一次函数的图像的应用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识别
八年级数学菱形3
八年级数学重心定理
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数学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
八年级数学平面镜成像
八年级数学分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