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设计利用教材情境,首先引导学生提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问题,然后把探究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权利完全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借助分数加法的含义与整数加法的含义之间的联系,进行分组合作学习,努力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借助直观图发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鼓励学生摆脱对直观图的依赖,运用已有的经验探究计算方法,进而能够直接进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最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补充、完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探究、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长(正)方形纸 彩笔
学生准备 长(正)方形纸 彩笔
教学过程
⊙旧知铺垫
1.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
(1)什么叫分数?什么叫分数单位?
(2)填空。
①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②里有( )个;( )个是。
③3个是( );是4个( )。
2.引入课题。
师:刚才大家表现得非常出色,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听题:把一张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张饼,妈妈吃了张饼。
(1)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指名说)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板书:
①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②爸爸比妈妈多吃了多少张饼?
③还剩多少张饼?)
师:这些问题怎样解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设计意图: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结合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
⊙探究新知
1.教学同分母分数加法。
(1)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观察情境图,妈妈把饼平均分成8块,爸爸吃了3块,妈妈吃了1块,同学们你们有遇到过类似这种情况吗?从中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生: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
(2)尝试列式。
师:要求爸爸和妈妈一共吃了多少张饼,想一想,该怎样列式?
(3)尝试计算。
先独立计算,再小组合作。教师鼓励有困难的同学借助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
(4)汇报结果。
师:结果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
(是3个,是1个,合起来是4个,也就是)
(5)发现特点。
+的和是,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分母没变?分子是怎样得到的?(因为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把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6)引发思考。
结合手中的学具,观察计算结果,还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为什么?
(7)指导归纳。
师:通过计算上题,想一想,分数加法的含义是什么?怎样计算同分母分数的加法?(多让几名学生回答,教师点拨并归纳小结)
(同分母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