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设计_教学设计 - 查字典数学网
数学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首页>数学教研>教学设计>小学人教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设计

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操作活动中探究新知,现作如下设计说明:

1.实际动手操作,运用拼一拼、画一画的方式解决图形问题。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的认识,从而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本节课在设计上,选择了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解决图形问题和其他数学问题的不同之处。在解决图形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拼一拼、画一画解决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2.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平移、旋转和对称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从感性认识出发,因此把生活实践中的常见现象引入数学课堂中,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对数学的理解。本节课通过观察图案,让学生感受数学美和数学学习的价值,进一步强化感知,明确美丽的复杂图案可以由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对称得到,为后面的设计活动作准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七巧板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复习引入,导入新课。(5分钟)

1.说一说,旋转的三要素是什么?

2.导入新课。

1.思考后回答:旋转的三要素是旋转方向、旋转角度、旋转点(即旋转中心)。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旋转现象。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15分钟)

1.课件出示例4。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分析题意。

(2)组织学生观察、思考“左图是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右图的”。

2.动手操作。

(1)组织学生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

(2)引导学生用学具演示七巧板由正方形变换得到鱼图的过程。

(3)引导学生说出每块板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

(4)根据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

(5)讨论还有没有其他的拼法。

(6)教师结合学生的汇报,用课件演示平移和旋转的过程。同时明确平移和旋转是解决例4的方法。

1.(1)观察情境图,分析题意。

(2)观察后回答:左图是一个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右图是一个鱼图,左图经过平移和旋转得到右图。

2.(1)在鱼图中画出相应的每块板的轮廓线。

(2)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每块板的平移和旋转。

(3)先独立思考每块板平移和旋转的过程,然后在组内交流。

(4)学生汇报平移和旋转的过程:鱼尾是板3、板4和板5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鱼身是板6和板7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鱼头是板1、板2通过平移和旋转得到的。

(5)动手操作,研究其他的拼法。

(6)汇报其他的拼法。

2.填一填。

(1)张叔叔在开车转弯时,方向盘的运动是(  )现象。

(2)升降国旗时,国旗的升降是(  )现象。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87页“做一做”。

(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思考:通过什么方法解决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教材88页3题。

1.(1)观察图形,分析题意,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2)独自解答后同桌交流方法。

2.观察后先独立完成还原的过程,再全班交流。

3.利用平移或旋转设计一幅美丽的图案。

小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导学案教学案设计1

四、课堂总结。(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级别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学习阶段
小学
初中
高中
不限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初一 初二
初三 高一
高二 高三
小考 中考
高考
不限
类别
数学教案
数学课件
数学试题
不限
版本
人教版 苏教版
北师版 冀教版
西师版 浙教版
青岛版 北京版
华师大版 湘教版
鲁教版 苏科版
沪教版 新课标A版
新课标B版 上海教育版
部编版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