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设计说明
1.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缺乏兴趣,而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质量的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说,动手操作是激发学生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新课伊始,利用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引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使学生初步感知算式中各数的关系是相互的,为学生探究新知奠定基础。
2.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意识,形成自学能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教学中结合除法算式设计小组同学自学倍数与因数的概念的活动,并通过知识的迁移,要求学生利用18的乘法算式说说谁是18的因数。这样学生在阅读、质疑、交流中,逐步形成自学能力,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导入
1.用下面的数字卡片组除法算式。
(生认真观察并列出算式)
2.导入:可别小看这些除法算式,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因数和倍数就在这里。
设计意图:通过组除法算式,为学生自主建构概念提供准备,同时沟通与新知识的联系。把学生引入新内容的情境,并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1.学生独立把上面的算式分类,并阅读教材5页的内容,自学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2.通过讨论明确:
(1)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自然数(一般不包括0)。
(2)在这节课我们所说的因数不是以前乘法算式中的因数,二者不能混淆。
3.汇报:
(1)看黑板上的算式,说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2)出示算式c÷a=b,(a,b,c都是不为0的自然数)让学生说说在这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4.强调: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阐述因数和倍数时,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一、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出示教材6页例2:18的因数有哪几个?
(1)提问:怎样去找18的因数呢?(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汇报)
(2)汇报:第一种方法,列出积是18的乘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数有1,2,3,6,9,18;第二种方法,列出被除数是18的除法算式,得到18的因数有1,2,3,6,9,18。
(3)讨论:无论是乘法算式还是除法算式,在思考时都要注意什么?(要从最小的数找起,都是非0的自然数)
(4)书写:在书写一个数的因数时要注意什么?(要注意一头一尾地成对写因数,这样做不容易漏写)
(5)介绍集合图:18的因数也可以像这样表示,如图:
18的因数
我们称它为集合图,这就是用集合图表示因数的方法。
2.练习。
教材7页2题(1)。
新课标四上《角的度量》练习题
新课标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小学数学题库:四大烧脑题考验你的智商
青岛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收集数据的方式教学计划格式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期中复习要点总结
人教版《亿以内数的读法》练习题
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一、二单元过关检测
新课标三上《减法》练习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期中考试练习题(2016年)
新课标二上数学《8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冀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整式知识要点
2017中考数学专项检测试题:直角三角函数
冀教版六上《百分数的应用》练习题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图形》练习题
初中数学公式:改变你对背诵的看法
新课标六上《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练习题
新课标二上数学《9的乘法口诀》练习题
青岛版新教材三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案
小升初数学知识点:比
新课标五上《可能性》练习题
北京一年级数学期末试卷(五)
初一上学期数学整式同步练习及答案冀教版
人教版第八单元测试卷
数学脑筋急转弯:烧脑真的不只是说说!
2017年小升初数学知识点精选
初中数学知识点:尺规作图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综合练习题
数学考试反思:难点与易错点分析
数学考试反思:混淆两类切线致误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