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课题 | 因数和倍数 | 课型 | 新授课 |
设计说明 | 1.借助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在课前谈话中,通过把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迁移到数学中数和数之间的关系,这样的设计自然又贴切,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理解了因数和倍数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自主探究,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创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探究,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引导学生在充分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自主获取知识。 | ||
课前准备 | 教师准备 PPT课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效果检测 |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6分钟) | 1.创设情境。 (1)引导学生说说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什么关系。 (2)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类似的相互关系。 2.揭示课题。 | 1.(1)师生关系。 (2)思考问题,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已学知识回答老师的问题。可能说出:同桌关系、父女(子)关系…… 2.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 1.根据乘法算式补全除法算式。 2×7=14 14÷( )=( ) 14÷( )=( ) 9×8=72 72÷( )=( ) 72÷( )=( ) |
二、动手操作,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10分钟) | 1.认识因数和倍数。 (1)出示教材5页的算式,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2)你能把这些算式按照结果分类吗? (3)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在说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时,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4)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 ①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除数不等于0。 ②商必须是整数。 ③没有余数。 (5)引导学生讨论除尽与整除的区别。 (6)明确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2.观察教材5页的算式,引导学生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以及有什么发现。 | 1.(1)观察这些算式,同学间相互交流,发现这些都是除法算式。 (2)观察后,根据算式的结果,把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的分为一类,其余的分为另一类。 (3)小组内交流,并汇报。 (4)明确整除的意义。 (5)小组内互相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除尽: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不一定是整数,商是整数或有限小数,没有余数。 整除:被除数和除数(不为0)都是整数,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如12÷2=6,我们就说12能被2整除。 (6)听教师讲解,认识因数和倍数。 2.根据上面所学,自主思考全班汇报。 | 2.判断。 (1)4×9=36,所以36是倍数,9是因数。( ) (2)48是6的倍数。( ) (3)在12÷4=3中,12是4的倍数。( ) (4)6是36的因数。( ) (5)在4×0.5=2中,4和0.5是2的因数。( ) 3.数学游戏。 同桌两人一组,一人说乘法算式,另一人说出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
三、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15分钟) | 1.教学例2,找因数。 (1)出示例2:引导学生学习找18的因数的方法。 (2)讨论:怎样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3)指导学生用集合图表示18的因数。 2.教学例3,找倍数。 (1)引导学生找2的倍数,汇报找的方法。 (2)介绍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的方法。 | 1.(1)独立完成后交流找18的因数的方法。 ①列除法算式找。 ②用乘法一对一对地找。 (2)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内交流: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写的时候从小写到大。 明确: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3)用集合图的形式表示出18的因数,强化认识。 2.(1)汇报自己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可能答出:用2乘1、乘2、乘3、乘4…… (2)认真倾听,能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 明确:一个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 4.填一填。 (1)1的因数是( )。 (2)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这个数是( )。它的最小因数是( )。 (3)32有( )个因数,它们是( )。 (4)16的因数有( )。 (5)19的因数只有( )和( )。 |
四、巩固练习,应用知识解决问题。(5分钟) | 1.填空。 (1)在1,6,7,12,14,49这六个数中,7的倍数有( )。 (2)12的因数有( )。 (3)4的倍数有( )。(从小到大写5个) 2.完成教材7页5题。 | 1.结合所学知识,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独立完成,汇报时要表述清楚错误的原因。 | 5.把下面各数填入相应的括号里。 4 6 8 10 12 16 18 20 22 24 28 32 36 4的倍数有( )。 36的因数有( )。 |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课后学习内容。 | 汇报这节课的学习所得。 | |
教师批注 |
听课反思 听《长方体的表面积》心得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数学组网课教学心得 线上互动和教材拓展的实践思考
四年级数学老师关于学生网课学习总结 云端我们相约 共筑美好明天
小学数学老师空中课堂网上教学感悟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计算经过时间》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关于线上教学网课学习工作日记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简报 明目标,定方向,展未来 ——锦凤小学疫情防控时期第一次网络数学教研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估算》教案教学设计
数学游戏融入小学课堂与教学策略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认识毫米》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设计图案》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老师听线上观摩课有感
运动员数学教育困境及对策
关于使用新世纪小学数学微课教学过程中的感受
五年级数学《简便运算大作战》听课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学生反思策略
太阳能电池板最佳倾角与纬度数学关系
线上教学心得 春晓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微创新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分数的大小比较》教案教学设计
《表内乘法复习》评课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混合运算(连乘)》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老师线上教学工作小结 “停课不停学”,我会一直在路上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图形的平移》教案教学设计
新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真分数与假分数》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