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09
收藏
试题情况:
这次卷面共有十大题。分别是看图做题、计算题、应用题三大类。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计算掌握情况。
一、主要成绩
本次期末考试一(1)班学生考试人数48人,总分3716,平均分77.4,及格率81.3%,优秀率58.3%
1.学生试卷卷面清晰,书写认真端正,正确率高,及格率和优秀率都比较高,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
2.第一题是看图写数比较简单,由于平时在这方面加强了对学生的训练,大多数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填数,失分特别少。
3.第八题是考查学生用凑十法来算题,由于平时对学生在这方面加强了训练,学生完成得较好。
4.第九题看图列式是由两道加法、减法题组成的,学生做这样的题比较容易,正确率较高,大多数学生比较细心,答卷的时间也比较充足。
二、学生失分原因分析。
1.有的学生学习习惯不好,马虎现象严重,一些非常简单的计算,好多学生却因为看错加减号而失分,一些非常简单的题,有些却因为缺乏审题习惯而导致错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习成功的保证。
2.第二大题的第四题是按顺序这方格里填数、看图排列位置。题目的难度大了一点儿,出现的错误就多了一些。失分也较多,这主要是有的学生能力较差。
4.第六大题是看图填时间。学生对钟表敏感度很差,这是因为学生在生活中对钟表的接触少,几乎都不需要看时间,因为手机方便。所以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待培养。
三、改进措施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钻研教材,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提高自己教学的素质。课堂教学要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除了备好课还必须具有多种课堂教学的艺术。包括组织教学的艺术、启发引导的艺术、合作交流的艺术、表扬激励的艺术、语言艺术、板书艺术、练习设计艺术和动态调控的艺术等等。
2、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3、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任何一类新知的学习都要力争在第一遍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索等活动充分地感知,使他们在经历和体验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中,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活用”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灵活应用的水平。
4、坚持认真写好教学反思。自我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数学教师要经常对自己教学中的得与失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失败的原因,寻求改进的措施和对策,总结成功的经验,撰写教学案例和经验论文,以求更快地提高自身课堂教学的素质和水平。
5、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比以往教材的思维要求高,灵活性强,仅用大量机械重复的训练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教师一方面要精选、精编灵活多变的针对性练习、发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认真读题、仔细审题的习惯等等。
2008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试题(二)
初二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2014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带答案(五)
【分级演练】2014年中考数学能力提高测试题含答案二
2009年中考数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
2014中考数学:基础题强化提高测试六含答案
江苏大丰市2014年中考模拟数学试卷含答案
2008年华罗庚实验学校中考数学模拟试题
08年华罗庚实验学校中考数学模拟试题答案
2015年北京中考数学试题及答案
2008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试题(三)答案
2014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带答案(三)
初三数学教学反思案例
海淀区07-08初三第一学期期末测评数学答案
【分级演练】2014年中考数学能力提高测试题含答案一
2008年华罗庚实验学校中考数学模拟试题
南京市江宁区O8中考复习第一次质量检测答案
2014年温州市中考数学模拟试题(附答案)
茂名市第十中学中考综合训练数学试卷(六)
2011年北京西城区初三一模数学试题
初二数学教学反思
2014中考数学:基础题强化提高测试三含答案
2014中考数学:基础题强化提高测试五含答案
07年湖北省罗田一中自主招生考试试题
上海复旦附中自主招生数学试题
河南鹿邑2013-2014学年初三(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试题含答案
07年湖北省罗田一中自主招生考试试题答案
2014中考数学:基础题强化提高测试含答案大全(六套)
2008年安徽省中考模拟试题(二)答案
2014年四川省中江县初三(九年级)一诊数学试题及答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