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3
收藏
设计说明
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比较两个一位小数和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1.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时,结合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并掌握比较两个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通过画一画、填一填等活动,给学生创设亲身体验的空间,使学生获得对分数的感性认识,同时进行两个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相关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习
1.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教材84页第一个问题,然后请大家动手写出几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整数、小数和分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所写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示的意义。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个体汇报。
(3)集体总结。
数可以作为数量的数(基数);计数的数(序数);度量的数(量数);计算的数。
2.复习数位顺序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数位顺序表吗?请大家把教材84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1)学生独立完成。
(2)个体汇报。
(3)出示教材84页计数器,让学生独立写出各数。
(4)指名汇报每个数中的“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在每个数中的“5”所在的数位上添上7颗珠子,那么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表示这些数呢?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小组内交流后个体汇报,然后集体总结)
(5)课件出示教材85页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复习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1)举例说一说怎样比较数的大小。(引导学生从整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交流)
(2)学生先与同桌交流,然后个体汇报。
(3)集体总结。
(4)课件出示教材85页3、4题,组织学生个体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
4.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简单计算。
(1)请分别画图表示和,并画一画、说一说如何计算+和-。
(2)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小结: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同时引导学生把相应的知识内容与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奇妙的剪纸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认识”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整万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认识平行”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小数的意义》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轴对称图形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商末尾有0的除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小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愉悦和谐 丰实有效——《平均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含义”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年、月、日”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和周长的比较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乘法和加、减法四则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单位”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面积的意义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射线、直线和角”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均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平移和旋转教案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