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2
收藏
一、直线:直线是几何中不加定义的基本概念,直线的两大特征是“直”和“向两方无限延伸”。
二、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直线的这条性质是以公理的形式给出的,可简述为: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三、射线:
1、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2.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四、线段:
1、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2、线段的性质(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五、线段的中点:
1、定义如图1一1中,点B把线段AC分成两条相等的线段,点B叫做线段图1-1AC的中点。
∴点B为AC的中点
或∵AB=
∴点B为AC的中点,或∵AC=2AB,∴点B为AC的中点
反之也成立
∵点B为AC的中点,∴AB=BC
八、角的分类:
(1)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
(2)直角:平角的一半叫做直角
(3)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
(4)平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止位置和起始位置成一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平角。
(5)周角:把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顺着一个方向旋转,当终边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6)周角、平角、直角的关系是:l周角=2平角=4直角=360°
九、相关的角:
1、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做互为补角。
3、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4、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做互为邻补角。
注意: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而互为邻补角则要求两个角有特殊的位置关系。
十、角的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十一、相交线
1、斜线:两条直线相交不成直角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斜线。它们的交点叫做斜足。
2、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3、垂线:当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时,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4、垂线的性质
(l)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己知直线垂直。
(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单说:垂线段最短。
十二、距离
1、两点的距离:连结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
2、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两条直线平行,从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向另一条直线引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做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说明:点到直线的距离和平行线的距离实际上是两个特殊点之间的距离,它们与点到直线的垂线段是分不开的。
十三、平行线
1、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说明:也可以说两条射线或两条线段平行,这实际上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4、平行线的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说明:要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用判定公理(或定理)在已知条件中有两条直线平行时,则应用性质定理。
数学与科学随想
数学分支巡礼之十三: 微积分学
法国研究发现:三个月婴儿就开始对数字有认知
数学研究方向
什么是数学思想方法
一名数学家等于十个师
数学史上一个大恩怨的真相
数学分支巡礼之十七:泛函分析
数字情种
什么是数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结构
企业管理的数学游戏
1名数学家=10个师的由来的数学故事
数学的本质与数学教育
数学分支巡礼之十六:复变函数论
数学的重要性
数学是一种文化
世界数学史册上以华人数学家命名的研究成果
数学分支巡礼之二十四:突变理论
为什么人们不喜欢“13”?
冰糖葫芦为什么每串10个?
数学家和社会学家
数学符号的起源
数学分支巡礼之二十一:模糊数学
数学分支巡礼之十五:概率
探讨温州市出租车司机的生意经
数学分支巡礼之十:射影几何
最高的与最矮的
数学名称的由来
数字爱好不能简单称为迷信
数学分支巡礼之二十三:计算数学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