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22
收藏
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的方法
一、 定义法
可以简单的记为箭头所指为必要,箭尾所指为充分。在解答此类题目时,利用定义直接推导,一定要抓住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四种关系的定义。
例1 已知p:-2
分析 条件p确定了m,n的范围,结论q则明确了方程的根的特点,且m,n作为系数,因此理应联想到根与系数的关系,然后再进一步化简。
解 设x1,x2是方程x2+mx+n=0的两个小于1的正根,即0
而对于满足条件p的m=-1,n=,方程x2-x+=0并无实根,所以pq.
综上,可知p是q的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点评 解决条件判断问题时,务必分清谁是条件,谁是结论,然后既要尝试由条件能否推出结论,也要尝试由结论能否推出条件,这样才能明确做出充分性与必要性的判断。
二、 集合法
如果将命题p,q分别看作两个集合A与B,用集合意识解释条件,则有:①若A?哿B,则x∈A是x∈B的充分条件,x∈B是x∈A的必要条件;②若A?芴B,则x∈A是x∈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x∈B是x∈A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A=B,则x∈A和x∈B互为充要条件;④若A?芫B且A?芸B,则x∈A和x∈B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例2 设x,y∈R,则x2+y2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检验习惯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体会
四年段数学第十周周末作业反馈
别让“数学学具”过多占用课堂时间
如何做好差生转化工作,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中小学数学衔接有效教学活动体会
新课程理念下运算教学案例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几点做法
小学阶段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辅导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六法
以学定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教学策略
生活化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情学情分析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增强统计观念,掌握统计知识
课堂练习的精髓
让学生获取自己的体验
小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心理分析
巧设开放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低年级数学怎样惊醒合作学习?
如何转化学困生学好数学
《书架中的学问》数学作文
培养一年级学生认真倾听的数学学习习惯
最小的偶数是“0”还是“2”?
学生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与对策
数学命题不可缺少的常识
让数学课快乐起来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