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收藏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1.通过探讨,从情境中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星期日多种形式的安排,列出多种算式,引出了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重点围绕“怎样运算”展开讨论和交流,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既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2.切实转变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数学课程标准》中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和感受,让学生通过独立计算、思考、比较、讨论,亲身体验各种各样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交流中深刻地认识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双休日你们都在干什么?
生:去爷爷奶奶家、去同学家、在家看书、看电视……
师: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了咱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你们想知道大家都在干什么吗?
生:(齐声)想。
设计意图:从学生日常生活中感兴趣的话题引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求知的兴趣,为新知的学习作了铺垫。
⊙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教师调查了本班同学星期日的活动安排,调查结果如下。(课件出示)
表格1:
男生星期日活动安排表
户外活动 | 去少年宫 | 留在家中 | |
占男生总数几分之几 |
表格2:
女生星期日活动安排表
户外活动 | 去少年宫 | 留在家中 | |
占女生总数几分之几 |
师:观察表格1,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从表格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个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生1:留在家中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生2:户外活动的男生人数和去少年宫的男生人数共占男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生3:户外活动的男生人数比去少年宫的男生人数少占男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
2.引导参与,探究、理解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如果要计算留在家中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数的几分之几,怎么解决呢?
(1)独立计算,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探索算法。
预设
生1:我是通过画直观图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把全班男生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7份,户外活动的占2份,去少年宫的占3份,留在家中的占2份,即。
1--
=-
=
生2:我是通过画线段图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把全班男生看成一个整体(单位“1”),先计算出户外活动和去少年宫的男生人数共占男生总数的几分之几,然后再计算留在家中的男生人数占男生总数的几分之几。
1-
=1-
=
(3)思考、质疑。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4)教师小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品读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除法公式
新编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测试题(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一节数学室外课反思
中考数学复习方法(备考)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十几减7》同步练习题
初二数学复习资料: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湘教版初三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第1节锐角三角函数
高一下册数学第三章直线与方程质量检测题精编
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二章检测试题(北师大版有答案)
中考备考:如何快速提高中考数学学习方法
2016初二下册数学知识点:勾股定理
初二学期下册知识点归纳:四边形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练习题:十几减6、5、4、3、2
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图形的拼组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长度单位
第27章第2节相似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下册数学
九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第27章第3节《位似》
中考数学学习技巧(备考)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点整理:初三下册数学第28章第1节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最新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第3节解直角三角形
浙教版初三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二章第1节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人教版初三下册数学第27章教学计划:第1节图形的相似
精编小学二年级数学下表内除法随堂测试题
高一数学下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直线与方程》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分类与整理知识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
九年级下册数学单元练习测试题(附答案)
《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练习题及答案(一年级下册)
必备的九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第一章第2节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