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收藏
单元导学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解决有关求物体表面积的问题。
本单元属于图形与几何的范畴,也是本册的教学重点之一。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中,面与棱的特点是教学重点,是学生深入学习这种立体图形的基础;教材强调“面”与“体”的内在关联,通过“展开与折叠”的活动,加强对长方体、正方体特点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为教学表面积做好铺垫;表面积的计算是从“体”的研究到“面”的计算的过程,教材不呈现具体的计算公式,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展开图前后的关系,实现“长方体的长、宽、高”与各面“长方形的长、宽”建立对应关系,并依靠长方体“面”的特征进行表面积的计算;“露在外面的面”的教学是对正方体的特点与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综合与深化,引导学生想象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的情形,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探究一些有趣的数学规律。
学生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并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以及它们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世界,形成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备内容
备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各部分名称与特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利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判断哪些图形可以折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3.理解表面积的意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灵活运用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4.能根据正方体的摆放特点发现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与规律。 | 1.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探索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2.在探究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3.结合与长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发展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4.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经历求用正方体搭成的组合体的表面积的过程,获得求物体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 | 1.经历探究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的过程,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2.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培养探究规律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
备重难点
重 点
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2.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难 点
1.长方体和正方体与它们的展开图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探究堆放的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面的个数与规律。
三年级下册《年、月、日》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数学《亿以上数的读法》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7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十进制计数法》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长度单位 厘米》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教学设计
四年级第十六课时《大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镜像对称”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植树问题》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广角》(二)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用数学》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
二年级上册《平移与旋转》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对称、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认识四边形》教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9的乘法口诀》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比多少》教学设计
四年级数学《大数的改写和省略》教学设计
四年级《比较数的大小》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乐园》教学预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位置》教学设计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