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6
收藏
设计说明
1.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的观察猜测、交流等活动。
教材以对话的形式呈现情境图,学生面对的不再是现成的“题”,而是隐含着条件、问题的彩色图片和人物对话,这种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交流,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重视解决问题的思路,把数量关系的形成过程和运用过程有机统一。
理清解题思路是解决问题时的重要方法,它一方面是曾经的解题经验,另一方面是继续解题可遵循的途径。数学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其价值并不局限于得出问题的结论或答案,更是通过解题思路的形成发展数学思维水平。基于这样的理念,在教学设计中重视让学生运用“综合思维”及“分析思维”对一些常规问题进行比较完整的“说理训练”,如教学中学生的交流环节“谁来把你们组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让学生在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中说出解题思路,通过这种“出声的思维”来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强化思维成果,从而发展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都有哪些爱好,能和老师交流一下吗?(师生交流)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对姐弟,他们都是集邮爱好者。瞧,晚饭后,姐弟俩正在与妈妈分享集邮成果呢。想不想听听他们在交流些什么?(课件出示情境图)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自然地把学生带入到数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观察情境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通过观察这幅图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弟弟和姐姐各有多少张邮票)
2.画出示意图理解题意,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引导学生画出示意图。
(2)交流找出的等量关系。
师:从示意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量关系?
学生观察后与小组同学交流、汇报:
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180张
姐姐的邮票张数=弟弟的邮票张数×3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准确地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并找出等量关系,能解释姐姐和弟弟邮票张数之间的关系,明确题目中有两个未知数,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同时为列方程解决问题做好了铺垫。
3.列方程解决问题,体会方程的解法。
师:请大家列方程解答,想一想,设哪个量为x好呢?
(学生列方程,教师巡视指导)
师:这个方程与我们以前学的方程有什么不同?你打算怎么做?把你的想法与大家交流一下。
(教师选择一种解法与全班交流)
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4x=180……想:1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x=45
3x=45×3=135
4.变式练习。
师:如果把“姐姐和弟弟共有180张”改为“姐姐比弟弟多90张”,可以怎样列方程呢?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方程的?
北师大, 小学数学, 邮票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练习题(北师大版)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测试题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质量调研试卷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试题
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期末综合测试卷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AB卷
2012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试题
浙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第六单元测试卷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检测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四年级数学第七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第七册数学期中测试
四年级还原问题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上册 期末考试卷
数学趣味故事:凶杀案的凶手是谁?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乘法试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题
复习五妙招 让你分分钟拿下数学
四年级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
冀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
4年级下册思维训练题(全)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检测题
四年级数学第一学期应用题练习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