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31
收藏
这一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恰当的利用多媒体创设了由七巧板拼成的守株待兔的情境,通过声情并茂的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活动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李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七巧板的特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在积极动脑、动手活动中,自主探究拼出图形,从而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发挥想像,独立拼出不同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下位置去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让他们充分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评比,促使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三、关注情感,评价多元。
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李老师多次让学生将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通过学生自评、他评和老师的评价,(评价多以鼓励与表扬为主)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多媒体出示七巧板的有关知识介绍。是放在课前,还是放在课后呢?我个人觉得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有关知识,可以放在课前,即揭示了七巧板的名称之后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产生迫切想玩七巧板的愿望,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2、动手实践,体验七巧板这一个过程需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一个过程应该是逐步深入的过程。可以这样开展教学:用两块板拼图形→用三块板拼图形→用四、五、六块板拼图形→用七块拼图形。
3、如何体现小组的有效合作。这样合作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在活动中学生自发需要的。
4、如何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个人觉得,可以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口述“我用了××块××形和××块××形拼成了××图案”之类的话来进行,从而体会它们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年级数学梯形的面积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解决问题知识竞赛
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学月测试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学月检测题
五年级数学稍复杂的方程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口算能力检测试卷
五年级数学上册综合练习目标检测题
五年级数学积的近似数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检测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提高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积的近似数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2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验收卷
五年级数学商的近似数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试卷1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五年级数学方程的意义同步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提高题1
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卷
五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1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单元测试
五年级数学多边形的面积综合练习题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目标检测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