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8
收藏
一、填空。
1、行与列的意义:通常我们把竖排叫做,横排叫做。
2、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先数出物体所在,再数出物体所在。
3、数对的书写方法:用把代表列数和行数的数或字母括起来,用把代表列数、行数的数或字母隔开。
4、甲和乙在同一个教室,甲的座位在第二列,第四行,简记为(2,4);乙的座位在第三列,第五行,简记为(,)。
5、电影票上的“3排6号”,记做(6,3),则7排9号记做(,)
6、点A(3,3)向平移个单位长度后,点A的位置是(7,3)。
7、电影院内欢欢坐在在6排3号,乐乐坐在7排3号,欣欣在8排3号,婷婷在8排1号。则乐乐的前面是,后面是。
二、下面是一个大型游乐园的示意图。
(1)写出各景点的位置。
假山(,)
迷宫(,)
游艇(,)
骑马(,)
过山车(,)
碰碰车(,)
摩天轮(,)
(2)游乐园的东门在(8,4)处,南门在(4,0)处,卡丁车在(3,8)处,请你在图上标出它们的位置。
三、请你写出棋盘中每个棋子的位置。
将(,) 象(,)
兵(,) 仕(,)
炮(,) 車(,)
帅(,) 相(,)
卒(,) 马(,)
砲(,) 车(,)
士(,)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材分析及建议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一上《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
青岛版(五年制)一上《走进花果山》同步练习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课后反思
人教版一上《图形的认识与拼组》教学设计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6和7》同步练习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玩具》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乘加、乘减》同步练习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课后反思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教学设计
新课标二年级上册数学《两位数减两位数》同步练习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走进花果山》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文具》教学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乘加、乘减》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教学片段及反思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乘加、乘减》教学反思
新课标数学一年级上册《10》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玩具》教学反思
青岛版(五年制)数学一上《妈妈的小帮手》单元分析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文具》教学反思
新课标一年级上册数学《连加连减》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上《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上数学《4的认识及相关的加减法》相关资料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除法》同步练习
青岛版(五年制)一年级上册《走进花果山》同步练习
人教版数学一上册《加、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