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收藏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时安排:3课时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3.练习五………………………………………1课时
最后大题数列和函数结合 高考数学试题预测
2015年高考数学复习冲刺 找出得分关键点
历年高考状元“私房”复习笔记:数学篇
高考前夕对于数学的复习应该回归到基础知识
高考自主招生考试数学试题特点
名师指点高考数学 重视并保持常规解题方法
数学辅导之三角函数:熟练解答三类基本题型
2015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五大经典建议
高考数学大进大出、七上八下 专家帮你复习
高考数学技巧:善于寻找简便方法赢得时间
名师导学: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五项建议
高考数学实战经验:会的题一定要做对
提高高考数学成绩法宝:熟悉考试题 保证准确率
高三学生该如何科学备考:数学盯住三个目标
高考数学50天冲刺:注意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福建高考数学试卷分析 倡导“多思少算”
高考复习指导:数学解题用最熟悉的思路思考
数学复习注意“充分必要”条件
高考数学选择题应试策略与技巧的分析和探讨
高考名师详细指导高考冲刺阶段数学复习技巧
如何提高高三数学后期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5高考数学复习方法 细心领会两个成功公式
高考数学50天冲刺:命题预测与备考策略指导
高考数学抓住开学阶段 就是赢得整个学期
高考权威发布:高考数学该从细节上“拿”分!
2015年高考数学试卷总体平稳 得高分并不困难
名师指点高考数学冲刺:把所有的错题再做一遍
攻其一点不计其余 高考数学快速提高成绩方法
高考冲刺数学篇:立足基础知识 关注两大变化
2015年高考备考:数学高考总复习的基本原则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