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收藏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时安排:3课时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3.练习五………………………………………1课时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怎样辅导孩子学好一年级数学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案例模板式教学的探析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题分析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10以内数的分与合》练习题
北京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教案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暑假作业练习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分析
北京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数学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
北京版数学一上《数学就在我身边》教学设计
探究高等数学应用的能力
2016年六年级数学暑假训练试题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答案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题分析
高考文科数学的提分捷径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与合》同步练习
16年六年级数学暑假专项训练题练习
新冀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达标试题
2016年小学数学六年级暑假练习题
16年六年级数学暑假圆的周长练习题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答案
六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题答案
2013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答案
2016年最新小学六年级数学暑假作业题
北京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教学反思
高等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和质量提升建议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