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收藏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教材除了从数的角度刻画点在平面上的位置,还有意安排了一些素材,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如例2的教学,在让学生明确方格纸上数对的含义时,教师应设法促进学生知识与经验的迁移,引导学生把例1中学习的列、行的概念和使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应用到例2中来。同时要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加深学生对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的理解。
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上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
数学思考: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问题解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感受方向和位置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课时安排:3课时
1.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2.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1课时
3.练习五………………………………………1课时
小学六年级数学整数与小数同步练习题:下册
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自测练习题
浙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认识方程同步训练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六单元知识点:统计和找规律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认识角课后训练题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数的整除练习题
新课标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平面图形的拼组》教案
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钟表随堂检测题:西师大版
2016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达标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十几减九》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图形的认识》总复习教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图形与变换
一年级下册数学加法和减法同步练习题:北京版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民币的认识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同步检测题:面积单位的换算
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复习试题
2016年五年级下册数学用字母表示数练习题(精选)
2016年二年级下册数学第5至6单元测试题(北师大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要点:表内除法
2016年高考数学复习提分的技巧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认识人民币练习题精选
2016年高考数学临场超水平发挥的技巧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确定位置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认识直角练习题:第二学期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统一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统计与概率课后检测题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圆教学计划
2016年二年级数学长方形与正方形练习题:下册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巧算同步检测题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