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7
收藏
相信大家都对初三的学习生活很有体会,老是感到时间不够用,题目越做越多,却越来越没头绪。如何改变这种焦虑的状况呢?学习反思是学习过程中常常被忽视但能有效达到事半功倍的一环,在初三的学习生活中更彰显出其重要性。
反思环节不可少
反思是指“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照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与心理活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式、认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维过程等方面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以及对自己学习进度、学习心理的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是有效主体参与的元认知特征,自我反思是主体意识发展的充分体现。
学习过程中,反思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但许多学生都没有真正意识到。实际上,获得问题的一个解答结果与对问题解答过程进行反思、优化、推广的差别,就如同一个人偶然钓到几条鱼和通过这样的偶然机会去研究鱼的生活习性,并概括出什么时候可以在什么地方更容易钓到鱼的差别一样。一个人对解决问题的体验是有时效的,如果不及时进行总结,这种经验就会消退,从而也就失去宝贵的思想方法的训练机会,失去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机会,这是教学上的一种最大浪费。对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调节与控制,这是一个活动主体对自己活动过程的自我意识问题,学会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和有效的自我调节,是思维成熟的标志。
建“病例卡”纠错
为了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学生必须有时间、有机会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反思,对自己是怎样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用了哪些基本的思考方法、技能和技巧、走过哪些弯路、从中获得哪些经验教训进行认真的剖析,逐渐培养随时监控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的习惯。
因此,坚持建立学习“病例卡”,能有效地做好及时反思、及时纠错、及时改进。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病例卡”,把平时犯的错误记下来,找出“病因”开出“处方”,并且经常地拿出来看看、想想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怎么改正,通过你的努力到中考时你的数学就没有什么“病例”了。要记哪些内容呢?
理思维过程
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不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思路,概括解题思想,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
2016年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4套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学月测试题
洪东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二单元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终练习题二
小学三年级数学同步题库七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学月检测题
小学数学第六册综合试卷(二)(A)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学月检测题2
2003-2004上学期三年级数学抽测卷
2016年青岛版六三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题
2016年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A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学月检测题
人教课标三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4
2016年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题
2016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题及答案
2016-2017三年级数学口算题
2004-2005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数学期末试卷
2016年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检测题
2016年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卷
小学数学第六册综合试卷(二)(B)
小学第五册数学试卷(一)
2016教育部新编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期末考试检测试题
小学数学三年级竞赛试题(二)
三年级下册数学综合测试卷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试卷
04-05学年第二期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练习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学月检测题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总复习题
小学数学第五册期终测试卷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