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1
收藏
典型应用题概念:具有独特的结构特征的和特定的解题规律的复合应用题,通常叫做典型应用题。
(1)平均数问题:
平均数是等分除法的发展。
解题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和与之相对应的总份数。
算术平均数:已知几个不相等的同类量和与之相对应的份数,求平均每份是多少。数量关系式:数量之和÷数量的个数=算术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已知两个以上若干份的平均数,求总平均数是多少。
数量关系式(部分平均数×权数)的总和÷(权数的和)=加权平均数。
差额平均数:是把各个大于或小于标准数的部分之和被总份数均分,求的是标准数与各数相差之和的平均数。
数量关系式:(大数-小数)÷2=小数应得数最大数与各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大数应给数
最大数与个数之差的和÷总份数=最小数应得数。
例:一辆汽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每小时6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求这辆车的平均速度。
分析:求汽车的平均速度同样可以利用
公式。此题可以把甲地到乙地的路程设为“1”,则汽车行驶的总路程为“2”,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100,所用的时间为,汽车从乙地到甲地速度为60千米,所用的时间是,汽车共行的时间为+=,汽车的平均速度为2÷=75(千米)
(2)归一问题:
已知相互关联的两个量,其中一种量改变,另一种量也随之而改变,其变化的规律是相同的,这种问题称之为归一问题。
根据求“单一量”的步骤的多少,归一问题可以分为一次归一问题,两次归一问题。
根据球痴单一量之后,解题采用乘法还是除法,归一问题可以分为正归一问题,反归一问题。
一次归一问题,用一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单归一。”
两次归一问题,用两步运算就能求出“单一量”的归一问题。又称“双归一。”
正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乘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反归一问题: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一量”之后,再用除法计算结果的归一问题。
解题关键: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然后以它为标准,根据题目的要求算出结果。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3.1小兔请客》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0的认识和加减法》案例剖析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2 动手做(一)》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3.8我和小树一起长》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2数豆子》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与整理(一)》教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3去游乐园》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培养学生初步构建数学模型的意识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运动会报名》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4小小养殖场》教学反思
精选高二数学必修概率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3.5 拔萝卜》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退位减法(用数学)》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1.1数铅笔》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试卷分析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2 动手做(二)》教学反思
概率:知识点基本事件(高二数学必修)
必修概率的基本性质(高二数学)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几的练习课》教后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整理和复习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着眼全面发展
黄金分割导学案
必修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意义(高二)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和9的认识》案例剖析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9》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1 观察物体》教学反思
乘法公式教学案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数学的生命在于应用”——注重学用结合
一年级数学教学反思-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4.1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