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收藏
圆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老师们强调的不止一遍了吧?阿编就不多说了,有心的同学应该好好利用寒假把它巩固一下!
垂径定理
重难点
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及利用垂径定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点就透
(1)圆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任意一条过圆心的直线.
(2)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小菜一碟
圆心角与圆周角
重难点
掌握圆心角及圆周角定理推导过程及应用.
一点就透
(1)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同样,还可以得到: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也相等.
(2)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得到下面的推导: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小菜一碟
一、选择题.
1.如果两个圆心角相等,那么( )
A.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相等;
B.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C.这两个圆心角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
2.一条弦长恰好为半径长,则此弦所对的弧是半圆的_________.
三、综合提高题
3.如图,弦AB把圆周分成1:2的两部分,已知⊙O半径为1,求弦长AB.
位置关系(上、下)
注:占两个板块的位置
重难点
探索、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一点就透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三角形叫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当直线与圆相切时(即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
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4)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①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②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③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内部;
④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
⑤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
典型例题
1.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
位置关系(上、下)
注:占两个板块的位置
重难点
探索、掌握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能应用于生活实际中.
一点就透
(1)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这个三角形叫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
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3)直线和圆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当直线与圆相切时(即直线和圆有唯一公共点),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
当直线与圆有两个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交.
当直线与圆没有公共点时,叫做直线和圆相离.
(4)圆和圆的五种位置关系:
①外离:两个圆没有公共点,并且每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②外切:两个圆有唯一公共点,除公共点外一个圆上的点都在另一个圆的外部;
③相交:两个圆有两个公共点,一个圆上的点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外部,有的在另一个圆的内部;
④内切:两个圆有一个公共点,除公共点外,⊙O2上的点在⊙O1的内部;
⑤内含:两个圆没有公共点,⊙O2上的点都在⊙O1的内部.
典型例题
1.已知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切线,切点为B,OC平行于弦AD.
17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点归纳
2017中考数学复习方法之两大策略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题(2016-2017学年)
一年级数学公开课《填未知加数》教学设计和课后反思
20172016中考数学易错点:圆
看女生如何战胜高一数学
2017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寒假作业应用题汇总
一年级口算题:十几的连减
专家讲数学:夯实数学知识与技能
学好高中数学六大注意事项盘点
高一数学笔记误区:笔记成了教学实录
一年级口算题:先减9再加上一位数
2017小学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复习
2017二年级寒假数学日记
一年级口算题:凑10的连加
高一数学:注意化归转化思想学习
2017小学二年级数学寒假作业设计
高一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子集
新版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题
一年级口算题:凑10的先加后减
一年级口算题:20以内连续加减综合
学好数学秘法:图是高中数学的生命
一年级口算题:10以内先减再加
20172016中考数学命题易错点:方程(组)与不等式(组)
一年级口算题:20以内连加
2017提高数学成绩的妙法
2017中考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训练题(附答案)
一年级口算题:十几减9
一年级口算题:10以内先加再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