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9
收藏
很多刚进入高一的学生经常会感觉到苦恼。由于教学内容的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时的减少,学生课后自由安排时间的增加,许多同学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成绩下降,甚至影响部分同学的学习信心。因此,我认为让学生学会预习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为此,我想谈谈高一新生如何预习数学课本,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意义是学会预习的动力源泉
学会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预习意义有以下三点: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2.预习有助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3.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上课老师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同时通过预习有助听课笔记的记录与使用,课本上有的内容可不记,这样挤出时间,认真听课,认真分析,提高效率。
二、“读、划、写、查”是预习的基本步骤:
1.“读”——先粗读一遍,以领会教材的大意。根据学科特点,然后细读。数学课本可分为概念,规律(包括法则、定理、推论、性质、公式等)、图形、例题、习题等逐条阅读。例如,看例题时要求学生做到①分清解题步骤,指出关键所在;②弄清各步的依据,养成每步必问为什么,步步有依据的习惯;③比较同一节例题的特点,尽量去体会选例意图;④分析例题的解题规范格式,并按例题格式做练习题。
2.“划”——即划层次、划重点。将一节内容划分成几个层次,分别标出序号。对每层中重点用“★”,对重点字、词下面加“·”,对疑难问题旁边加“?”,对各层次间关系用“=”表示等等,划时要有重点,切勿面面俱到,符号太多。
3.“写”——即将自己的看法、体会写在书眉或书边。
(1)写段意:每一段在书边上写出段意;(2)写小结:一要概括本书内容,二要反映本节各内容之间的并列与从属关系;(3)例题:在书边说明各主要步骤的依据,在题后空白处用符号或几个字,写出本例特点,体现编者选例意图;(4)变式:对优秀生要求对例题条件、结论变化,由特殊向一般转倾,将有关知识进行横向联系,纵向发展。
4.“查”——即自我检查预习的效果。
①合上书本思考下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大意,哪些内容已看懂,哪些内容模糊,哪些内容不懂,需要在什么地方再提高;②对照自学辅导或老师课前拟订的自学提纲,揭露知识的内涵,挖掘知识的本质,沟通知识的联系。简要地用语言能加以表达;③根据课本的练习,做几道具有代表性的习题,检查预习的效果。
三、处理几个关系是预习取得成效的关键
1.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关系:预习时要花费较多的时间,高中阶段有八九门课,门门都预习不可能,可选择1-2门薄弱学科进行试点,有一定经验后再全面展开。
2.预习与听课的关系:预习是听课高效的准备,听课能解决预习中不懂的问题,可以巩固需学知识,千万不可认为预习已懂,上课不认真听讲做其他事,浪费课堂宝贵时间,影响学习效果,总之要使预习在听课中发挥最大效益,否则失去预习的作用。
高考数学数列公式介绍
你了解中考数学试卷吗?
初一数学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知识点
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之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作图教学
高考数学备考:高考数学公式口诀大全
小学数学公开课听课反思 心中有学生,就真能看见学生的思维
初一数学知识点:认识事件的可能性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公开课教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垂线的性质与判定知识点
初一下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知识点
关于数学期末复习的小论文 怎样让数学复习课真正“活起来”
小学数学老师教学心得 考后分析要做三件事
高考数学万能答题公式汇总
初一下学期数学第二章知识点汇总(湘教版)
高考数学概率知识点总结归纳
数的顺序教学反思
整理高考数学知识点的方法有哪些
听六年级数学的《确定位置》有感
高考数学公式:积化和差
湘教版初一下册数学第一章知识点集锦~
听数学《金硕杯》的感悟
中心小学2016—2017年度第二学期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公开课《连除问题》听课体会
文科生该如何学习高考数学知识
高考数学知识点:不等式一、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2017年高考数学函数与方程必考考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应用知识点
初中数学几何证明题,怎样寻找切入点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