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30
收藏
南宋,数学家秦九韶(公元1202~1261年)在1247年(淳佑七年)着成『数书九章』十八卷.全书共81道题,分为九大类:大衍类、天时类、田域类、测望类、赋役类、钱谷类、营建类、军旅类、市易类。这是一部划时代的巨着,它总结了前人在开方中所使用的列筹方法,将其整齐而有系统地应用到高次方程的有理或无理根的求解上去,其中对「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法)和「正负开方术」﹝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等有十分深入的研究。其中的”大衍求一术”﹝一次同余组解法),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崇高的地位。在古代<孙子算经>中载有”物不知数”这个问题,举例说明:有一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二,七七数之余二,问此数为何?这一类问题的解法可以推广成解一次同余式组的一般方法.奏九韶给出了理论上的证明,并将它定名为”大衍求一术”。
秦九韶(生卒年不详,活动期约在13世纪)中国南宋数学家,字道古,四川人,著有《数书九章》(1247年)18卷。对大衍求一数(整数论中的一次同余式解法)和“正负开方术”(数字高次方程的求正根法)等都有深入的研究。中国自古以来就使用十进位制计数法,一些实用的计量单位也采用十进制,所以很容易产生十进分数,即小数的概念。第一个将这一概念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是魏晋时代的刘徽。
他在计算圆周率的过程中,用到尺、寸、分、厘、毫、秒、忽等7个单位;对于忽以下的更小单位则不再命名,而统称为“微数”。到了宋、元时代,小数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普及和更明确的表示。杨辉《日用算法》(1262年)载有两斤换算的口诀:“一求,隔位六二五;二求,退位一二五”,即1/16=00625;2/16=0125。这里的“隔位”、“退位”已含有指示小数点位置的意义。
秦九韶则将单位注在表示整数部分个位的筹码之下,例如:—Ⅲ—Ⅱ表示13.12寸寸是世界上最早的小数表示法。在欧洲和伊斯兰国家,古巴比伦的六十进制长期以来居于统治地位,一些经典科学著作都是采用六十进制,因此十进制小数的概念迟迟没有发展起来。15世纪中亚地区的阿尔卡西(?~1429)是中国以外第一个应用小数的人。欧洲数学家直到16世纪才开始考虑小数,其中较突出的是荷兰人斯蒂文(1548~1620),他在《论十进制》(1583年)一书中明确表示法。
例如把5.714记为:5◎7①1②4③或5,7'1''4'''。而第一个把小数表示成今日世界通用的形式的人是德国数学家克拉维斯(1537~1612),他在《星盘》(1593年)一书中开始使用小数点作为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之间的分界符。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反比例函数单元试题(附答案)
2013年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带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题分类解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一元二次方程测试题(有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方程(组)和不等式(组)试题解析
2013年浙江省中考数学实数试题解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3年中考数学四边形试题解析
2013年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一次月考试题
九年级数学上册开学摸底考试试题(附答案)
2013年图形的变换中考数学题分类解析
2013年中考数学图形的变换试题解析
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题(附答案)
2013年数量和位置变化中考数学题分类解析
2013年中考数学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试题解析
2013年三角形中考数学题解析
初二数学下册期中试卷2016学年下册
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根式乘除周周练试题
13届九年级数学上册入学考试试题(带答案)
2013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二次根式单元试题
2013年中考数学平面几何基础试题解析
2013年四边形中考数学题解析
中考数学第二次模拟试题(带答案)
一元二次方程达标检测试题(带答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3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九月份月考试题
2013年浙江省中考数学圆试题解析
九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
2013浙江省中考数学平面几何基础专题解析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