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8
收藏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
本设计遵循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分三步来展开这部分的内容。第一步,从学生认为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与相应的二次函数入手,由具体到一般,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的零点的联系,然后将其推广到一般方程与相应的函数的情形。第二步,在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过程中,通过函数图象和性质研究方程的解,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第三步,在函数模型的应用过程中,通过建立函数模型以及模型的求解,更全面地体现函数与方程的关系逐步建立起函数与方程的联系。本节只是函数与方程的关系建立的第一步,教学中忌面面具到,延展太深。
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本节的教学中应当充分使用信息技术。实际上,一些内容因为涉及大数字运算、大量的数据处理、超越方程求解以及复杂的函数作图,因此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的支持,教学是不容易展开的。因此,教学中会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力度,合理使用多媒体和计算器。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问题,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采用问题式教学,“设问——探索——归纳——定论”层层递进的方式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情感。对数学思想如函数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还不到位,课后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
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高中课程标准新增的内容,表面上看,这一内容的教学并不困难,但要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教学还需要妥善处理其中的一些问题。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函数的零点的必要性,其次教学要把握内容结构,突出思想方法。在实践和反思中不断地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教学效果才会逐步得到提高。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3.4《三角形的尺规作图》ppt课件2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4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3.1《命题与证明》ppt课件2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3.1《命题与证明》ppt课件1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2
2012冀教版八上18.2《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4.1《平方根》ppt课件4
2012冀教版八上17.3《实数》ppt课件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4.4《近似数》ppt课件1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2.5《分式方程的应用》ppt课件3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4.3《实数》ppt课件2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4.1《平方根》ppt课件1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4.2《立方根》ppt课件4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4.1《平方根》ppt课件6
2012冀教版八上17.2《立方根》ppt课件
2012冀教版八上18.3《图形与坐标》ppt课件1
2012冀教版八上18.1《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ppt课件1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6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2.5《分式方程的应用》ppt课件2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3.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ppt课件3
2012冀教版八上16.3《勾股定理的应用》ppt课件1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2.5《分式方程的应用》ppt课件4
2012冀教版八上18.2《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1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4.1《平方根》ppt课件2
2012冀教版八上18.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点的坐标》ppt课件2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3.2《全等图形》ppt课件1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2.5《分式方程的应用》ppt课件1
2014秋冀教版数学八上14.1《平方根》ppt课件5
2012冀教版八上18.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点的坐标》ppt课件1
2012冀教版八上18.2《平面直角坐标系》ppt课件2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