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7
收藏
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
必修一第三章“函数与方程”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是近年来高考关注的热点.本章函数与方程是中学数学的核心概念,并且与其他知识具有广泛的联系性,地位重要。本节课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是整章内容的一个链结点,它从不同的角度,将数与形,函数与方程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本节内容,学生将学习利用函数的性质求方程的近似解,体会函数与方程的有机联系.课标在必修模块1“函数的应用”中,对“函数与方程”提出如下要求:
1、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
2、根据具体函数的图象,能够借助计算器用二分法求相应方程的近似解,了解这种方法是求方程近似解的常用方法.
本课内容是在刚刚学习完了前两章函数性质的基础上,利用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来判断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及根的个数,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以及掌握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定方法,是前两章内容的延续。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函数零点的概念和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依据,这又为下一节“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以及为后续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
本节课是培养学生“等价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方程与函数思想”的优质载体.从上述要求可见,课标只要求以具体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为载体,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联系;同时,课标强调了通过函数图象的直观展示,让学生了解有关原理和方法.因此,课标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学习用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用连续函数的性质判断方程在某一区间上是否有解),体会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联系性,而在数学原理上没有过高要求.
课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从而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的联系,形成函数零点的概念及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
2、过程与方法:在应用函数研究方程的过程中,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以及化归思想;把从特殊函数零点存在的判定方法上升到一般函数,体现了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求解方程根的“山穷水尽”,到研究函数零点的“柳暗花明”,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史,感受探究的乐趣。
初一数学上册同步练习:有理数计算题练习及答案
2016年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测试题:能力
必备的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练习题
初一数学练习整式的运算试题及答案
初一数学同步练习之二次函数经典易错题解析
2014年2016年巩固数学七年级《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七年级数学同步练习:因式分解习题
2014数学初一完全平方法练习题
2015初一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15-16学年初一数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15-16学年初一上册数学练习题:第五单元
初一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同步训练:《一元一次方程》
20142016年巩固数学初一训练《有理数的乘法》
2014七年级数学提公因式法练习题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练习同步测试:必备
初一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同步检测:《立体图形的视图》
2014学年数学初一垂线练习题
(参考)初一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训练:有理数
2014年2016年巩固数学初一训练《乘方》
青岛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相似三角形》课后习题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同步练习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精编初三下学期数学《用样本估计总体》课后练习答案
湘教版九年级数学《总体和样本》课后习题答案
图形认识初步测试题初一上册数学
2014年2016年巩固数学初一《有理数的除法》
七年级数学整式的加减练习题同步
2014年数学七年级平行线练习题附答案
2016年八年数学同步练习试题
关于初一上册数学同步练习:第五单元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