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7
收藏
关于课题的引入
开始准备课时,我看到教材直接使用了三个具体的二次方程,画出对应函数图象。直接进入方程的根与对应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关系。我觉得太突然,学生可能不知道为什么突然会找两者之间的关系。于是我有大家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以及学生不会解决的方程lnx+2x-6=0。学生会发现,第三个方程不会解决。第三个方程后引入方程的发展史,让学生了解方程的发展过程。第三个方程首先会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其次让学生了解我们为什么要找方程与函数的关系。从课堂看来,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静海一中李老师的引入中,方程中加入了2x=0,能进一步巩固前面学习到的指数。
关于零点的认识
从具体的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对应方程的根,到一般的二次函数,再到一般函数时,课堂没有给出具体的证明或者说明。而李老师则让学生给出方程(能求根的方程),自己利用几何画板画出对应函数图象,找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验证结论。效果更好。
关于函数图象在区间【a,b】上连续
函数图象连续是定理需要满足的第一个条件。我处理的方式是在得到定理后再给出思考题。判断正误,若不正确试用图象给出反例:函数在区间满足,则函数在区间上存在零点。李老师的课堂中给出连续的图象和一个不连续的图象,让学生观察,自己发现。个人觉得,两种方式各有好处,但是都没有达到最好的效果。
关于零点存在性定理的归纳
零点存在性定理是这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在引入时,我考虑了三个方案
方案一:某城市在早上6点的温度是-2摄氏度,中午12点时温度是12摄氏度,问:有没有某个时刻温度到达0摄氏度?
这个问题很好的揭示出连续的问题,但是和的联系难度比较大。
方案二:现有两组镜头(如图),哪一组能说明他的行程一定曾渡过河? 问题: 将河流抽象成x轴,将前后的两个位置视为A、B两点。请问当A、B与x轴怎样的位置关系时,AB间的一段连续不断的函数图象与x轴一定会有交点? 问题: A、B与x轴的位置关系,如何用数学符号(式子)来表示?
这个条件,但是有点突兀,与前面内容联系不大。
方案三:(1)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的积有什么特点?函数在区间上有零点吗?在[2,4]上呢?
(2)观察右侧面函数图象,函数在区间(a,b)上有无零点?端点值与零点的存在性是否有联系?在区间(b,c)上呢?
由前面求函数零点时画出的图象中问:零点在什么样的范围?区间有何特点?能比较好,比较自然的引入这两个问题。
定理的进一步认识
李老师的课中,给出几个函数图象,让学生自己观察总结如何判断函数在区间有零点。这种开放性的设计能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我的设计中,给出思考:判断正误,若不正确,请使用函数图像举出反例。
(1)函数在区间满足,则函数在区间上存在零点。
(2)函数y=f(x)在区间[a,b]上连续,且有零点,则f(a).f(b)
最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第十册第六、七单元试卷
第1单元小数乘法复习课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单元复习试题(1-5单元)
2.2一个数除以小数(1)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上数学第一单元小数乘法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四年级数学期中测试卷
安宁市实验学校三年级上第六单元数学试卷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期末复习试题及详细答案(5套)
1.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2)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期末模拟测试卷
秋新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第一至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上册期中检测题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数学教案(1-4单元)
201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全册)
2015学年小学五年级上《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综合练习题
新店中心小学第九册数学科第二单元校本作业
2.1小数除以整数练习题及答案
四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千米的认识》练习题
1.2小数乘小数(2)练习题及答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练习题集(全册)
1.3积的近似数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第一单元《分米的认识》练习题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期末模拟试题
1.4连乘、乘加、乘减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数学期末复习试题
人教版二年级上数学全册教案
1.1小数乘整数练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表格式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