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17
收藏
一、填空
1.角的计量单位是( ),可以用符号( )来表示。
2.画角时可以运用( )和( )来画角。
3.用一副三角板拼起来,可以画出( )的角。
4.画角时,先画一条( ),使量角器的中心点和( )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 )重合;再在( )上找到所要画的角的刻度线的地方点上一个点。最后将( )的端点与此点连接并通过此点画一条( ),就得到要画的角。
5.一副三角板上的各角度数分别是( )( )( )( )( )( )。
二、选择。
1.用10倍放大镜看到一个30度角,这个角实际度数是( )。
A 10°
B 3°
C 0°
D 30°
2.用一副三角板不能画成的角是( )。
A 120°
B 145°
C 75°
D 105°
3.三角板上最大的角是( )
A 锐角
B 钝角
C 直角
D 平角
三、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40°
125°
180°
360°
90°
四、拓展练习
用一副三角板画出下列度数的角。
75° 120° 105° 135°
函数的概念(1)课件(人教版高一上)
2014年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期中试题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一)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四)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集合(2)课件ppt(新人教版A必修1)
2.2.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课件ppt(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
1.2函数及其表示习题课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2014年西师版一年级数学上期中试题
集合复习课件(新人教版高中必修1)
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次月试题
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一)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集合(1)课件ppt(新人教版A必修1)
2.2.1对数与对数运算(三)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1.2.2函数的表示法(一)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2.3.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一)课件高中(必修1)
函数的应用(第三课时)课件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1)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章末整合提升训练课件
函数的概念(2)课件(人教版高一上)
2.2.3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三)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1)
对数的运算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1)
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课件人教新课标高中(必修1)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二)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1.3函数的基本性质——奇偶性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1.3函数的基本性质——单调性课件新课标人教高中必修1
2.3.3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随堂优化训练课件
函数的表示法课件新课标高中(必修1)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不限 |
一年级 | 二年级 |
三年级 | 四年级 |
五年级 | 六年级 |
初一 | 初二 |
初三 | 高一 |
高二 | 高三 |
小考 | 中考 |
高考 |
不限 |
数学教案 |
数学课件 |
数学试题 |
不限 |
人教版 | 苏教版 |
北师版 | 冀教版 |
西师版 | 浙教版 |
青岛版 | 北京版 |
华师大版 | 湘教版 |
鲁教版 | 苏科版 |
沪教版 | 新课标A版 |
新课标B版 | 上海教育版 |
部编版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